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案件聚焦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七旬老人囤积成癖 二室一厅堆成垃圾山

2025-07-19 13:49:07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潘文婷

闵行区一位七旬阿婆囤积成癖,把家堆成了垃圾山,臭气熏天、老鼠乱窜。2年前,居委曾帮老人清理过一次,清走了8车垃圾,但之后老人继续囤积垃圾,7户邻居们不堪其扰,只能把老人告上了法庭。


虽然邻居们胜诉了,但执行又遇到了困难,“垃圾屋”困局该如何破解?



开门瞬间垃圾涌出,臭味令人作呕!


记者去到汪阿婆家,一开门,堆积如山的垃圾就映入眼帘,整个客厅被完全塞满,寸步难行。刺鼻的恶臭扑面而来,伴随着成群的小虫子蜂拥而出,靠近一看,残留食物的餐盒里,还有白色的蛆虫在蠕动……



这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已彻底沦为“垃圾堡垒”,混杂着大量纸盒、塑料篮、衣物、箱包等杂物,还有大量吃剩的外卖等湿垃圾。

恶臭在房间里发酵,迫使邻居们常年紧闭门窗。尤其到了夏季,整个楼道乃至整栋楼都弥着这些气味。邻居何女士告诉记者:“那个臭气绝对不是一点点!臭得令人作呕!”



困扰远不止气味,汪阿婆持续五年的疯狂囤积,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蜘蛛在楼道里结网盘绕,苍蝇、跳蚤满天飞,老鼠、蟑螂四处乱窜,让邻居们苦不堪言。


邻居赵先生心有余悸:“整个楼道老鼠太多了!前天我调淋浴器水温,一只老鼠直接从墙上窜下来!厨房顶上之前铺满了老鼠屎,我不得不整个换掉!”



​

八车清走不久又堆满!邻居无奈起诉!


据邻居观察,70多岁的汪阿婆几乎病态地沉迷于捡垃圾。她家养了只狗,常常带着狗一起出去捡东西,有时甚至凌晨时分还在马路上翻捡。“别人捡垃圾是为了卖钱,她就是囤积,把自家两室一厅当成仓库了!”邻居赵先生说。



邻居也找过汪阿婆的儿子,希望他劝劝母亲。但是汪先生其实也很苦恼,家里垃圾成山,无处落脚,老人日常要攀爬垃圾进出。不仅如此,家里电线可能被老鼠咬断了,长期处于断电状态。汪先生曾多次劝母亲清理垃圾,但母亲对此充满了抵触情绪。

五年来,居委、属地派出所多次上门劝说、调解,但都收效甚微。2023年9月,汪先生向居委、街道求助,社区牵头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垃圾清运,用了整整三天时间,运走了8车垃圾。然而,这也是治标不治本,没过几个月,汪阿婆又把家堆成了“垃圾山”。



无奈之下,同楼7户邻居把汪阿婆告上法庭,要求清除垃圾和杂物,排除妨害。

法院判决支持了邻居们的诉请,但汪阿婆没有按期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闵行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郭轶琨意识到问题的核心:“老人捡垃圾主要是精神上的需求,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哪怕完成了这次清理,不久后又会返潮。”


为了解开这个“死结”,执行法官召集汪先生、邻居、司法所人员共同商议。经过深入探讨,最终汪先生决定申请强制医疗,先将母亲送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解决精神层面的囤积症结。




7月初,汪阿婆入院后,垃圾清运工作正式开始了。经过三天的清运,4车垃圾被运走,邻居们终于能安心过个清爽的夏天了。



“囤积癖”非孤例!专家:警惕认知障碍早期信号!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垃圾屋”案例屡见不鲜:崇明赵阿婆痴迷捡拾垃圾,把自家堆成了垃圾山,8小时清出600桶垃圾;住在黄浦区中海建国里的程女士更是把价值3600万的豪宅堆成“垃圾屋”...

有些老人为何热衷于捡拾垃圾?出于何种心理?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李霞分析了老人囤积垃圾的不同情况:

1、如果老人热衷于囤积像报纸、纸箱、空瓶子等特定物品,可能是习惯使然,认为这些东西有潜在价值,可以给生活增添意义;

2、如果老人囤积显而易见的垃圾,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信号。由于老人的大脑功能退化,虽能交流、生活自理,但“权衡利弊”的能力下降,无法权衡物品的有用性。



专家表示,这类情况常见于独居老人,由于缺少周围人的沟通和劝说,使他们更加固执地囤积物品。李霞医生同时提醒,囤积行为很可能是疾病出现的信号,家属应当重视老人的异常行为,尽早就医鉴别是心理问题还是大脑老化所致,才能找到对症的解决之道。







编辑: 赵祎韫
视频编辑: 潘文婷
责编: 陈敏佳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垃圾老人执行法院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46
独居老人离世!生前囤积成癖,留下的垃圾尴尬了
新闻坊3天前
00:10
黄杨某甜“天价耳环”事件最新通报
时讯2025/07/16
00:08
中东客商豪掷10亿采购350架中国“空中出租车”
时讯2025/07/16
01:13
那个女人又回来了!上海女足全力冲击全运冠军!
看呀STV2025/07/15
01:09
老人热衷囤积垃圾 隔壁邻居苦不堪言
看呀STV2025/07/15
04:36
陪诊师月入过万? 记者也去考了证竟要学那么多
看呀STV2025/07/15
00:59
女大学生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 开除恰当吗?
东方快评2025/07/14
00:07
美联邦上诉法院驳回“9·11”主谋认罪免死协议
时讯2025/07/13
00:26
甘肃省提级调查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
时讯2025/07/12
00:09
掌控约2000人武装!白应苍:在果敢大家只认白家
时讯2025/07/11
02:03
缅北白家被公诉:致6名中国人死亡、涉案超百亿
权威发布2025/07/11
03:13
公园K歌扰民5年 为啥叫不停?
看呀STV2025/07/11
00:26
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总体上调2%
时讯2025/07/10
01:46
一栋楼居民同时胸闷为何?夏令热线5小时解决
看呀STV2025/07/10
01:04
清理8小时,600桶垃圾!上海这套房被提级督办!
新闻坊2025/07/05
00:09
特斯拉深陷湿地 5米救援路厂家竟收18000
时讯2025/06/25
02:45
经适房交付半年频漏水 注胶堵漏变“蜂窝墙”
时讯2025/06/08
00:23
3600万豪宅堆满垃圾! 记者实地探访细节曝光
时讯2025/05/31
01:34
豪宅变垃圾场!独居老人疯狂囤垃圾 邻居臭到窒息
时讯2025/05/31
01:10
一顿饭的温度 社区食堂守护“银发族”的幸福感
看呀STV2025/05/16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