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案件聚焦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七旬老人囤积成癖 二室一厅堆成垃圾山

2025-07-19 13:49:07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潘文婷

闵行区一位七旬阿婆囤积成癖,把家堆成了垃圾山,臭气熏天、老鼠乱窜。2年前,居委曾帮老人清理过一次,清走了8车垃圾,但之后老人继续囤积垃圾,7户邻居们不堪其扰,只能把老人告上了法庭。


虽然邻居们胜诉了,但执行又遇到了困难,“垃圾屋”困局该如何破解?



开门瞬间垃圾涌出,臭味令人作呕!


记者去到汪阿婆家,一开门,堆积如山的垃圾就映入眼帘,整个客厅被完全塞满,寸步难行。刺鼻的恶臭扑面而来,伴随着成群的小虫子蜂拥而出,靠近一看,残留食物的餐盒里,还有白色的蛆虫在蠕动……



这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已彻底沦为“垃圾堡垒”,混杂着大量纸盒、塑料篮、衣物、箱包等杂物,还有大量吃剩的外卖等湿垃圾。


恶臭在房间里发酵,迫使邻居们常年紧闭门窗。尤其到了夏季,整个楼道乃至整栋楼都弥着这些气味。邻居何女士告诉记者:“那个臭气绝对不是一点点!臭得令人作呕!”



困扰远不止气味,汪阿婆持续五年的疯狂囤积,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蜘蛛在楼道里结网盘绕,苍蝇、跳蚤满天飞,老鼠、蟑螂四处乱窜,让邻居们苦不堪言。


邻居赵先生心有余悸:“整个楼道老鼠太多了!前天我调淋浴器水温,一只老鼠直接从墙上窜下来!厨房顶上之前铺满了老鼠屎,我不得不整个换掉!”



八车清走不久又堆满!邻居无奈起诉!


据邻居观察,70多岁的汪阿婆几乎病态地沉迷于捡垃圾。她家养了只狗,常常带着狗一起出去捡东西,有时甚至凌晨时分还在马路上翻捡。“别人捡垃圾是为了卖钱,她就是囤积,把自家两室一厅当成仓库了!”邻居赵先生说。



邻居也找过汪阿婆的儿子,希望他劝劝母亲。但是汪先生其实也很苦恼,家里垃圾成山,无处落脚,老人日常要攀爬垃圾进出。不仅如此,家里电线可能被老鼠咬断了,长期处于断电状态。汪先生曾多次劝母亲清理垃圾,但母亲对此充满了抵触情绪。


五年来,居委、属地派出所多次上门劝说、调解,但都收效甚微。2023年9月,汪先生向居委、街道求助,社区牵头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垃圾清运,用了整整三天时间,运走了8车垃圾。然而,这也是治标不治本,没过几个月,汪阿婆又把家堆成了“垃圾山”。



无奈之下,同楼7户邻居把汪阿婆告上法庭,要求清除垃圾和杂物,排除妨害。


法院判决支持了邻居们的诉请,但汪阿婆没有按期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闵行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郭轶琨意识到问题的核心:“老人捡垃圾主要是精神上的需求,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哪怕完成了这次清理,不久后又会返潮。”



为了解开这个“死结”,执行法官召集汪先生、邻居、司法所人员共同商议。经过深入探讨,最终汪先生决定申请强制医疗,先将母亲送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解决精神层面的囤积症结。



7月初,汪阿婆入院后,垃圾清运工作正式开始了。经过三天的清运,4车垃圾被运走,邻居们终于能安心过个清爽的夏天了。



“囤积癖”非孤例!专家:警惕认知障碍早期信号!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垃圾屋”案例屡见不鲜:崇明赵阿婆痴迷捡拾垃圾,把自家堆成了垃圾山,8小时清出600桶垃圾;住在黄浦区中海建国里的程女士更是把价值3600万的豪宅堆成“垃圾屋”...


有些老人为何热衷于捡拾垃圾?出于何种心理?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李霞分析了老人囤积垃圾的不同情况:


1、如果老人热衷于囤积像报纸、纸箱、空瓶子等特定物品,可能是习惯使然,认为这些东西有潜在价值,可以给生活增添意义;


2、如果老人囤积显而易见的垃圾,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信号。由于老人的大脑功能退化,虽能交流、生活自理,但“权衡利弊”的能力下降,无法权衡物品的有用性。



专家表示,这类情况常见于独居老人,由于缺少周围人的沟通和劝说,使他们更加固执地囤积物品。李霞医生同时提醒,囤积行为很可能是疾病出现的信号,家属应当重视老人的异常行为,尽早就医鉴别是心理问题还是大脑老化所致,才能找到对症的解决之道。

编辑: 赵祎韫
视频编辑: 潘文婷
责编: 陈敏佳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垃圾老人执行法院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07
胡塞武装突袭联合国雇员住宅区 扣押数名工作人员
时讯3天前
01:34
这档综艺已完结 却仍在不断给实体商场“引流”
东方新闻眼2025/10/18
00:57
老人过世留下百万遗产没有法定继承人
案件聚焦2025/10/18
00:08
《隐秘的角落》现实版?服装巨头创始人爬山坠崖
时讯2025/10/18
00:08
以军连夜对黎巴嫩发动12次空袭 巨大火球乍现
时讯2025/10/17
02:31
市场价165万凶宅26.6万开拍万人围观 已有人报名
时讯2025/10/17
00:15
洪秀柱力挺郑丽文:女人不止撑起半边天!
时讯2025/10/17
00:08
湖南一女主播收“炸弹包裹”被烧伤 警方通报
时讯2025/10/16
04:54
文明互鉴成果丰硕!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落幕
魔都眼PLUS2025/10/16
01:06
被抓八年后回到同一小区 男子潜入别墅偷走金条
案件聚焦2025/10/16
00:49
意大利70岁老人装瞎53年 骗取800多万补助
时讯2025/10/16
01:00
直击世界中国学大会 变局中读懂中国与世界
这就是中国2025/10/15
03:23
锚点丨人类如何实现星际通信?他从光中寻答案
锚点2025/10/15
00:10
戴电子脚镣没有不适 蔡正元:这是反民进党的“勋章”
时讯2025/10/15
01:03
《沉默的荣耀》热播引岛内媒体关注 国台办回应
权威发布2025/10/15
00:10
沈阳禁毒大队长被控走私毒品案 一审获刑3年半
时讯2025/10/14
05:18
恐怖雕塑引争议 艺术表达与公众审美边界在哪
新闻放大镜2025/10/14
00:08
美防长抨击肥胖后这照片火了!网友P图吐槽
时讯2025/10/14
01:56
上海书展旧书市集升级开启 开启书本和建筑“双重阅读”
时讯2025/10/12
00:11
演员白鹿回应因病瘦到86斤 8月全程在治疗
时讯2025/10/11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