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8月,中央军委作出组建陆军航空兵决定。当年10月,国内首个由新组建的总参陆航局直辖的陆航大队在北京通州成立。
这一年,邓小平开始实施百万大裁军,传统陆军的军,改编为集团军。原装甲兵、工程兵、通讯兵、防化兵、炮兵、防空兵等传统兵种机关全部撤销,兵种部队按区域分布,全部划入陆军集团军建制序列。按当年的改革计划,陆军集团军将分批次组建由集团军直辖的陆航大队。
转眼间,陆军航空兵已步入而立之年。昨天的《解放军报》刊登《空中铁骑:助推陆军转型新飞跃》的通讯,概要回顾了陆航成军三十年的若干历史片段,其最令笔者亦包括广大军迷感到欣慰的“高颜值信息”,是陆军航空兵已成为所有集团军的“制式标配”。
陆军目前有18个集团军,分属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制式标配”的含义是,每个集团军现至少已配属有一个陆航团。这是我国集团军目前最基本的陆航编成单位。第1、第13、第31、第54、第38、第39等半数集团军,则已由陆航团升格为陆航旅。
参照美军编成,陆航旅一般下辖两个攻击陆航营,一个突击陆航营和一个支援陆航营。解放军陆航旅目前尚做不到如美军那般“奢华”,但基本编成框架与美军并无二致。
陆航的核心硬件是各型直升机。仍参照美军陆航的机队配置,大体分为战斗攻击、战场运输、战场支援、战场突击四个大类:战斗攻击类,我们已批量列装武直10和武直19,就作战效用,不输美军陆航,差距在于作战经验、飞行小时和机队数量。
战场运输类,我们的直8系列、从俄罗斯引进的米17和米171系列,与美军比毫不逊色,差距在于大吨位的运输直升机,我们尚未能批量生产和列装。
战场支援类,以直8作为基础平台,侦察型、医护型、电子压制型、反潜型、空中预警型等,已大体做到门类齐全,与美军的差距还是数量与应用经验。
战场突击类,由于中国版“黑鹰”----直20尚处于试飞阶段,我们目前尚缺乏一款通用型的战场突击直升机。眼下主要靠挪用运输型兼具攻击功能的米17和米171系列凑合。
鉴于直20试飞已步入最后冲刺阶段,一矣中国版“黑鹰”投入量产,补齐短板是早晚的事。眼下,一南一北,中航工业麾下的两大直升机公司皆马力全开,满负荷组织生产。到“十三五”末期,陆航机队类别全部补齐,数量冲破2000架已不存悬念。
陆航的战斗力是飞出来的。由于训练难度和强度双双加大,花架子和观赏型的飞行课目已被剔除,陆航战斗力生成正在步入首个“跃进期”。鉴于国产涡轴系列发动机已大批量生产,从2014年到今年的两年间,陆航年飞行小时整整增长了3倍。
30年前,陆航是中国陆军空中机动的希望。20年前,陆航的角色是辅助陆军作战。今天,陆航的功能定位是主战突击,是陆航由单一向合成、由支援向主战、由运输向攻击、由配角向主角嬗变的四大跨越。是强力推动陆军转型发展的一个“时代投影”。
陆航,因传统陆军的现代化转型而生。陆航,促进中国陆军加快了转型步履。陆航,从最初的配角,成为了中国陆军“全域到达、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核心力量。
“而立”是陆航的“归零”——向着世界一流飞去。到陆航一甲子时,中美陆航可有一比!
(特约撰稿人:鲁宁 编辑:余寒静)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