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微神》看见不一样的老舍

2025-10-28 07:38:16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中国广播电视大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

2024年度参评作品推荐表

参评项目:广播文学

子项:

作品名称

《微神》,看见不一样的老舍——越剧影像剧场《微神/VISION》导演手记

语种

中文

制作单位

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

播出单位及

频率/频道

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戏剧曲艺广播

播出日期

2024年12月31日

播出时间

11时03分57秒

播出栏目

《越剧大观园》

初评单位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

作品时长

29分56秒

主创人员

朱燕鸣、李媛媛

作品链接和二维码

https://m.ajmide.com/m/audio?phid=89123501&ajmdShareChannel=8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阿基米德APP

传

播

数

据

新媒体传播平台网址

1

https://m.ajmide.com/m/audio?phid=89123501&ajmdShareChannel=8

2

3

阅读量

14.5万

转发量

2.1万

点赞数

4881

收视率

收视人次

参评

作品

简介

1、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聚焦上海越剧院出品的中国戏曲界首部“影像戏曲”作品——越剧影像剧场《微神/Vision》。该剧作为跨媒介实验剧目入围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剧目,受邀参演第八届老舍戏剧节,荣获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获观众口碑及业内好评。

2、全新打造沉浸式“声音文学剧场”,以丰富的听觉语汇重构文学形象,以时代审美激活经典文艺生命力。著名演员、配音艺术家夏志卿的原著独白演绎糅合青年越剧艺术家盛舒扬与王婉娜的戏曲现场,以原声配乐贯穿,展现文学语言与舞台语汇的转译。巧妙运用老舍原著的意识流手法,将有声文学和戏曲现场结合,营造别具一格的听觉感受。

3、该节目展现青年创作者对文学与戏剧的当代解读,以青春视角重构经典,吸引众多年轻观众重新认识老舍。聚焦青年人所关注的文学题材、戏剧体裁和创作等,用青春之笔书写文学和戏剧的未来。

4、通过广播、新媒体等多元渠道传播,探索传统文化在融媒体时代的创新表达路径。

推荐

理由

1. 该节目敏锐把握时代脉搏,聚焦新技术赋能传统艺术的创新实践,呈现新质生产力与艺术原创力相互融合、彼此促进的“共创美学”。

2. 节目在形式与内容上别具新意,融通文学内涵与剧场表达,生动诠释作者生平与作品精髓,兼具思想深度、艺术高度与听觉感染力。

3. 节目积极回应市场期待,关注观众对文学改编剧目的热议,播出后获得广泛听众喜爱与反馈。本节目源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戏剧曲艺广播《戏谈》节目对《微神/Vision》剧组的访谈,因访谈节目受众反响热烈而策划推出该导演手记,内容精准对应受众需求,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参评及初评单位签字盖章

参评单位领导签字: 初评单位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请加盖单位公章) (请加盖单位公章)

参评单位

联系人

王丽芳

电话

021-62780163

手机

13917862684

电子邮箱

2268744947@qq.com

地 址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1376号广播大厦

邮编

200051














注:此表由参评单位填写,节目文字稿另附。

【致敬文学巨匠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

《微神》,看见不一样的老舍

——越剧影像剧场《微神/VISION》导演手记

2024年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非常有幸,我们的越剧影像剧场《微神/VISION》受到老舍戏剧节的邀请来到北京演出。作为老舍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被改编为越剧的《微神》也成为老舍作品中首次以南方剧种来演绎的舞台剧。首演至今,越剧《微神》迎接了形形色色的观众,他们都怀抱着对《微神》的好奇,相逢在剧场。“中国式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越剧版的《盗梦空间》”、“令人享受的一出戏”,种种好评令我们欣慰。不过,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中国老舍研究会前会长关纪新先生在观摩演出后给出的评价。

【关纪新发言录音:老舍先生去世已经将近60年了。他如果活着,他会不会想到越剧居然把他的《微神》搬到舞台上。在我一个研究老舍许多年的人看来,老舍的《微神》是老舍作品里的妙不可言的一部。它妙,非常妙,可是不可言说。我是个北方人,我从小没看过几出越剧,但是看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看过《追鱼》,看过《红楼梦》,当然都是影片。我也觉得越剧妙不可言。作为一个北方人来说,不知道越剧它的美怎么就那么美。今天我就想来坐这儿看一看,一部妙不可言的作品是怎么样被改编成另外一种妙不可言的剧种。嗯,我看到了,谢谢。】

妙不可言。是啊,妙不可言。回首《微神》的创作,一切也同样是“妙不可言”。

【原著片段:我在山坡上晒太阳,一点思念也没有,可是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滴下些诗的珠子,滴在胸中的绿海上,没有声响,只有些波纹走不到腮上便散了的微笑;可是始终也没成功一整句。一个诗的宇宙里,连我自己好似只是诗的什么地方的一个小符号。】

那是和往常一样的一天,我们又天马行空地聊起了创作想法。编剧刘倩说她这一阵子正在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其中有一篇小说《微神》,倒是很适合改编成越剧。老舍的作品改编成越剧?怀着疑虑我打开了网页,搜索出了这篇作品。一口气读完之后才突然发现,这篇作品“很不老舍”! 我特别欣赏的胡金铨导演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能喝豆汁儿,才能体会出老舍作品里的趣味。”毫无疑问,老舍的作品里充满着京味儿。但是《微神》却让我仿佛来到费穆电影里的“南方小城”,字里行间充满了与《小城之春》相似的幽微之情。

【原著片段:越晒越轻松,我体会出蝶翅是怎样的欢欣。我搂着膝,和柳枝同一律动前后左右的微动,柳枝上每一黄绿的小叶都是听着春声的小耳勺儿。有时看看天空,啊,谢谢那块白云,它的边上还有个小燕呢,小得已经快和蓝天化在一处了,象万顷蓝光中的一粒黑痣,我的心灵象要往那儿飞似的。

在原著中,老舍花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描写一个春日午后的细节。我非常喜欢这看似与主线若即若离的书写,它如李商隐的《锦瑟》一般,运用了意识流手法以景物描写来映射人物的心象,慢慢牵引着我们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他一同去寻一个梦。非常凑巧的是,这首意识流唐诗中的最后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也恰好可作为《微神》的注脚。

于是一个传统戏曲的书生形象就在舞台上诞生了,他且歌且舞,似乎在寻访着什么……就这样我们同他一起来到了“梦的前方”。

【越剧原声:轻歌引人入山渊,入山渊。】

【原著片段:我看见它多少多少次了。它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我心中的一对画屏。可是我没到那个小房里去过。我不是被那些颜色吸引得不动一动,便是由它的草地上恍惚的走入另种色彩的梦境。它是我常遇到的朋友,彼此连姓名都晓得,只是没细细谈过心。我不晓得它的中心是什么颜色的,是含着一点什么神秘的音乐——真希望有点响动!

这次我决定了去探险。】

【原著片段:没有象那一回那么美的了。我说“那一回”,因为在那一天那一会儿的一切都是美的。她家中的那株海棠花正开成一个大粉白的雪球;沿墙的细竹刚拔出新笋;天上一片娇晴;她的父母都没在家;大白猫在花下酣睡。听见我来了,她象燕儿似的从帘下飞出来;没顾得换鞋,脚下一双小绿拖鞋象两片嫩绿的叶儿 .....】

梦唤起了尘封的往事,我们与男主人公一道轻轻推开了心门,来到了他心中最美的那一个春日午后。生于江南的越剧非常擅长表现生旦恋爱时的细腻情感和无法言说的心事。在我的设想中,这最美的那一天,必定要用越剧委婉的唱腔来诉说两人的心声,相顾无言却又思绪万千。

【越剧原声:

她(唱)静悄悄,相约午后人一双,

我 静悄悄,难得独处度时光。

她 眼前人,往常只能偷眼望,

我 梦中人,往常只能空思量,

她/我 谁曾想/哪敢想,今日竟然在身旁。

她 只见他,瘦削身量谦谦态,

眉宇间,一半欢喜一半慌。

我 但见她,脸庞儿半掩花影中,

眼眸里,一半儿欢喜一半藏。

她 原以为,他千言万语诉衷肠,

谁曾想,似近又远话不讲。

...... ……

据说《微神》取材于老舍自己的初恋故事,“初恋”的对象正是资助他上学的恩人刘寿绵的女儿。在他所写的《宗月大师》一文中,老舍自述因家境贫寒,九岁上都没有读书,直到得到刘寿绵的资助才得以上学。在这篇感怀恩人的文章中,我为《微神》中男主人公因双方家境悬殊而产生的既自尊又自卑的矛盾心理找到了现实依据。

这段以悲剧收场的初恋往事似乎成为了老舍的创伤性记忆,并产生了持久的影响。1937年的《无题》中,老舍再一次抒写了初恋,在这篇文章中,我仿佛看见了那个少女的幻影总是在一个年近40岁的男人的梦中出现,正如《微神》中在“我”的梦中,她永远是17岁的样子。

【越剧原声:我又梦见你了,梦里海棠花是开着的,你也总是十七岁时的样子。我们一道走在春光里, 那汪湖水映着我们的身影,可那个人好像又不是我!梦里落起雨来,海棠花被打散了,我好像又回到了南洋,那里的雨也总是落个不停……】

我们总会做一些事设法超越心灵的创伤,一旦无法达成,就常徘徊在旧梦之中。我想老舍也是如此,这也是为何往事的幻影一次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月牙儿》中的月牙儿、《阳光》中的“我”、《老年的浪漫》里的冯姑娘、《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离婚》中的马太太等女性角色都多少有着《微神》中“她”的影子。据老舍的儿子舒乙回忆,《微神》被老舍视为“最心爱的一篇”。

【原著片段:爱情的故事往往是平凡的,正如春雨秋霜那样平凡。可是平凡的人们偏爱在这些平凡的事中找些诗意。】

当我读到《微神》中的这段文字,便想起李健吾对福楼拜的《情感教育》一书的评语“不伟大而真正伟大的著作”。这也是《微神》给我的感受,将简单的故事写得毫不简单,在普通人的命运中看到人世的纷扰和人性的复杂。

《微神》作为老舍早期的作品吸收了西方现代派小说印象主义的技法,他的书写让时空摆脱成为故事的附庸,而仿佛成了最动人的音乐,这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实验,彰显了他本人在创作上的探索性和前瞻性,也给了舞台创作以灵感和空间。“微神”本是英语vision的音译,有“幻影”之意,我尝试用“共时”的艺术处理,影像和舞台现场的融合去构建出男主人公动念之间的各种幻影,春日的花园、落败的废墟、少女的闺房、南洋的书房、晦暗的妓院......对了,还有面具,它可以塑造女主人公落魄后用脂粉掩盖病容的脸,它与白纱帐、海棠花、小绿拖鞋、梅花一道象征着青春、美梦、爱情、欲望、梦魇……,它们将与表演一同构建起舞台语汇,将文字的修辞转化到舞台之上。

【越剧原声:

她 哎,你坐呀!

我 哦,你也请坐!

她 哈哈哈,来我们这里的人没有这样客气的!来一支烟?

我 不,我不会。

她 还是那样斯文!来一杯茶么?

我 不用麻烦了。你就住在这儿......

她 是啊,不好么?也是,我以前住的那才真是好房子!

我 哦,对了,我写了一本书马上就要出版了,我想把第一本送给你。

她 谢谢你了!我听说了你现在很有一些名气了。也是,你以前就写得一手好文章。

【原文段落:到底我找到她了。她已剪了发,向后梳拢着,在顶部有个大绿梳子。穿着一件粉红长袍,袖子仅到肘部,那双臂,已不是那么活软的了。脸上的粉很厚,脑门和眼角都有些褶子。可是她还笑得很好看,虽然一点活泼的气象也没有了。设若把粉和油都去掉,她大概最好也只象个产后的病妇。她始终没正眼看我一次,虽然脸上并没有羞傀的样子,她也说也笑,只是心没在话与笑中,好像完全应酬我。】

在与老舍同时代的作家也书写着相近的故事,《伤逝》、《家》、《日出》,他们大多以男性视角叙事,在女性落难之时,总是“错过”或“不知情”。从《微神》这篇充满眷恋和遗憾的追念中,我也读到了男性对于这种“缺席”的自我辩护,所以,这首初恋的挽歌多少会带着些自我陶醉的滤镜,男性因为“缺席”而不在场,而女性也并没有真正在场,她是基于男性视角所塑造的一个美丽纯真的有些不真实的女孩,她甚至不能死太晚,那会破坏了这样的一场幻梦。

【原文段落:愚痴给我些力量,我决定自己去见她,要说的话都详细的编制好,演习了许多次,我告诉自己只许胜,不许败。她没在家。又去了两次,都没见着。第四次去,屋门里停着小小的一口薄棺材,装着她。】

【越剧原声:

她 你,回来了……

我 我,回来了!

她 太迟了!你若不回,我总有个南洋作梦常安慰;你若不回,我仍是你梦中傲霜梅;但如今时过境迁梦已碎,一步迟步步迟再难返回!

我 不,来迟了并不就是来不及了!

她 来迟了就是来不及了。我杀了我自己!

我 什么?

她 最后一次打胎的时候,我自己下了手。

我 你做了什么?

她 我杀了我自己!

我 不!或许还有别的办法——

她 你知道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

我 不!我不知道!

她/我 你回来得迟了,我不能再死得迟了。我再死得迟一点,便连住在你心中的希望也没有了。

我 不,你一直在这里,在这里,在我的心里,我常常梦着你呢!

她 梦?你还可以继续做春天的梦,可我呢?

我 我想寻找我们曾经的梦?

她 梦——

(唱)人人都想做美梦,

我 别后频做相思梦。

她 红罗帐中织绮梦,

我 最难忘却少年梦。

她 可惜总被惊好梦,

我 此番决心续写梦。

她 不堪回首是旧梦,

我 誓要与你成鸳梦!】

“帐上蝴蝶迷晓梦”我写下主题曲的词。我与蝴蝶哪一个才是梦?“故事背后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样的?在老舍的《微神》中,梦境、回忆、现实、幻想的时空彼此交织,让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变得扑朔迷离。如果说老舍其他的小说精妙处在文辞,而《微神》则是在留白,主旨隐去,文字融化到作品的内里,而给到我无尽的留白。

女主人公或许只是男主人公的潜意识的化身,我尝试在舞台上用他们的对话和诘问,去引导观众探寻真相。女小生所演绎的男主人公,淡化了人物的“性别身份”,我希望不只是专注于男女爱情,而是专注于这部 “性格悲剧”的本质:这场悲剧的造成也许不仅仅是外在的社会因素,更有人性本身的弱点。这些反思与多义性也许就是《微神》的现代性和普世性所在。

【越剧原声:(唱)风动玉帘送花香,漫过白纱帐。帐上蝴蝶迷晓梦,犹见新绿影成双。】

老舍在《无题》一文中写道“记忆中也有痛苦危险,可是希望会把过去的恐怖裹上一层糖衣,像看着一出悲剧似的,苦中有些甜美。”我想他写《微神》不是为了做一出裹着糖衣的爱情悲剧,而是给世人以希望,能在明天的现实中醒来,不要只在梦里做出承担责任的假设。《微神》成了老舍日后创作的“原点”和“基点”,他“以笔为刀”的创作,也是一个知识分子最积极的行动,对于世界最真诚的爱。我突然由此找到了根源,他作品中的讽刺是出于恨,而恨是出于爱。于是,我在剧本最后写下这句男主人公的独白
【越剧原声:太阳已往西斜去,风有些凉了,春光也黯淡许多。日子又过了很久,后来,我决 定用我的笔,在昨天的幻梦中,写出一条通往明天的路……


编辑: 张博忺
责编: 朱永斌
关键词: 微神老舍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51
竟有那么多电影 是在上海这个街区拍的
看呀STV11小时前
00:09
印度女医生自杀 手掌写遗书控诉警官多次性侵
时讯3天前
00:54
阿庆爷叔看不懂了,足球比赛比的不是球
番茄鱼3天前
01:42
90岁插花大师告诉你长寿的秘诀
看呀STV3天前
00:35
上海一景区招人扮演“野人”?景区回应:假的,别上当!
时讯2025/10/24
00:08
中方回应欧盟制裁中国大型石油企业:坚决反对!
时讯2025/10/23
00:09
梨泰院踩踏调查公布 与尹锡悦搬出青瓦台有关
时讯2025/10/23
00:17
郑丽文细数“九二共识”优点:民进党不肯面对现实
时讯2025/10/22
00:31
特朗普称中国不想对台湾发动“进攻”国台办回应
权威发布2025/10/22
00:10
50万交保!陈柏霖、修杰楷走出警局态度不同
时讯2025/10/22
00:07
大学生在柬被虐待身亡 韩官员将其骨灰盒接回国
时讯2025/10/21
00:29
非机动车闯红灯 “鬼探头”撞车警方判定无争议
看呀STV2025/10/21
02:23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经典动画——我为歌狂
影像上海2025/10/21
04:15
以音乐铭记历史!《集结号》吹响和平之声
东方番茄酱2025/09/19
00:56
电影《731》热映 票房最高的城市是上海
看呀STV2025/09/19
邀你“椅”起,设计“上海之鱼”同心符号→
浦江同舟2025/09/12
00:07
九三阅兵当晚 中俄哈奏响《黄河大合唱》
时讯2025/09/05
上海统战文化周登上《团结报》头版头条
浦江同舟2025/08/29
00:08
​与鲍起静三度演母子 郭富城拍摄忆起亡母
时讯2025/08/22
01:15
哈利·波特交响视听音乐会,带你进入魔法世界
爱上海2025/08/15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