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戏曲创新“风向标”和“试炼场”,“2025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将于2025年12月至2026年2月在上海举办。第十八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青年越剧演员陈丽君担任“2025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形象大使”。她的加盟,不仅吸引更多年轻目光聚焦小剧场戏曲,更象征着展演立足上海、联动长三角的文化战略。

本届展演主单元共收到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剧目申报75部,原创作品超过50部,近三成剧目为首次公演,突显了旺盛的原创活力。申报剧种涵盖30余个,其中苏剧、海州童子戏、客家花朝戏等首次进入参选视野,拓宽了展演的剧种版图。申报剧目中参与主创的艺术家,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人员多达二十余位,确保了本届展演的戏曲艺术高水准。
经过专家评委会的严谨甄选,最终12部佳作脱颖而出,与1部特邀剧目共同构成今年的展演主体。这13台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元,集中展现了当代戏曲人“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

其中,既有对世界经典的东方重构,如将莎翁悲剧置于五胡十六国背景的蒲剧《奥赛罗·疑心》,和把故事移植到春秋战国、探讨当代议题的越剧《我是李尔》,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也有对传统故事的当代新解,如聚焦李清照“讼夫离绝”的昆剧《独上兰舟》,和采用意识流叙事、让三位“李清照”同台对话的京剧《清照如许》,重新诠释了女性书写权。更有在艺术形式上锐意实验的先锋之作,如以轻喜剧风格串联鲁迅小说的沪剧《短章边》,创造性地设置拟人化角色,结构新颖。

此外,《白骨夫人》将海州童子戏原生声腔与西游文化、连云港花果山地域特色相结合,探索濒危剧种的传承新路。

京剧《马前泼水》《郑和》、昆剧《竹林三昧》、越剧《春花暮成雪》《新箍桶记》、淮剧《裂帛》等剧目,也均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入选。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展演特别邀请了由北京京剧院创排的小剧场京剧《吝啬鬼》。该剧改编自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的同名经典,以丑行挑梁,大胆融合皮影、面具舞、摇滚乐等多元艺术元素,将一部西洋古典喜剧进行了活泼有趣的本土化、京剧化创作,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观演体验。
“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于2015年创办的“戏曲·呼吸”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发展而来,已走过十年光辉历程。今年的展演活动还以“创新孵化”和“品牌传播”为核心进行战略升级,新增创新孵化单元、配套服务单元以及公众开放单元,致力于构建戏曲新生态的源头活水。

其中,“演艺大世界·戏曲创新Lab”以挖掘与培育兼具传统底蕴与创新思维的青年创作者为核心目标,面向全球华语戏曲人开放征集。它将依托上海各大戏曲院团的核心优势,彰显海派文化的包容与底气,为入选的原创作品与创意提案提供从文本打磨、舞台初探到成果展示的完整孵化链路。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作品的精雕细琢,更是对创作人才的全方位赋能。通过学习借鉴国际戏剧孵化实践,并结合戏曲艺术的独特规律,探索一套与戏曲强相关的、可持续的创新孵化机制。
“演艺大世界·戏曲创新Lab”将以孵化为基础,深入提炼“戏曲基因”,着力培育具有时代活力的戏曲性元素。这意味着,孵化的对象不仅是完整的剧目,也可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创意、一个独特的舞台表现形式。通过专业的IP孵化运营机制和版权管理,为打造戏曲内容提供支撑,并结合互联网内容运营模式,拓宽戏曲产业的边界与影响力。为保障孵化效果,新单元还将配套产业培训、学术论坛、对话沙龙及“梨园体验·公众开放日”等一系列综合服务,构建一个集创作、交流、学习、体验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圈。
十年来,展演已成为集聚资源、促进创新、发现人才的重要文化枢纽。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展演将进一步升级其平台功能,在文旅融合、区域联动、品牌延伸等方面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张洁表示:“十年磨一剑,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已成长为戏曲界一个熠熠生辉的品牌。新十年,全新启动的‘演艺大世界·戏曲创新Lab’,正是我们从‘码头’迈向‘源头’的关键一步,在活态传承和传播中激发戏曲艺术的时代活力。我们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文旅商体展融合,并搭建更完善的青年戏曲人才孵化体系。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努力,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编辑: | 章海燕 |
| 责编: | 师玉诚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