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秩春秋砥砺行,浦江潮涌见初心。上海海外联谊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以“我和上海的故事”为主题,向海内外海联会成员发出诚挚邀约,共同书写一部属于奋斗者、建设者与追梦人的集体记忆。这些故事里,有服务上海改革发展时挥洒的汗水,有中外文化交流中架起的桥梁,更有海内外同胞携手同心、共绘发展蓝图的赤诚。它们不仅是个人与城市交织的成长轨迹,更是海联会职责使命的生动注脚。
今天,让我们一同聆听上海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姚珩的讲述——两代人的海联情。
在上海海外联谊会即将迎来40岁生日之际,我与父亲作为上海建设发展的见证者及上海海外联谊会成长的参与者,感到与有荣焉。
从狮子山脚到浦江之畔,我们两代人坚持爱国、爱港、爱乡的优良传统,积极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大局,为家乡建设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在沪港两地留下奋斗的足迹、架起交流合作的桥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薪火相传的爱国心和桑梓情。
父亲姚征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在上海和华东各地投资了十余家工业和工程类合资企业。1993年,他在浦江之滨投资建造浦东第一幢外销综合楼,以实际行动支持浦东开发开放。国之所需,己之所求。父亲长期热心公共事务,促进沪港两地交流合作,团结凝聚广大爱国爱港人士。在上海海外联谊会及浦东海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父亲于2015年在香港创立“香港上海浦东联会”。这是上海市首个区级在港同乡社团,父亲担任创会会长。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校友,父亲于2012年设立“上海交通大学姚征杰出管理奖励基金”,奖励为学校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级校务人才。在上海海外联谊会指导下,父亲又于2017年与上海交通大学海联会合作设立“上海交通大学姚征沪港交流奖励基金”,支持上海交通大学海联会和相关合作方的工作,深化沪港交流。
尤为荣幸的是,我和父亲于2003年被聘为上海海外联谊会理事。之后父亲被聘为上海海外联谊会名誉顾问,我被聘为上海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对我而言,加入上海海外联谊会这个大家庭,是人生重要的一步,也是迈入内地社会团体的起点,从此鞭策我加快成长。

新世纪之初,我作为留学归国人员,在父亲的鼓励下,回到上海扎根发展。以父辈基业为根基,我带领公司开发落地多业态的房地产项目。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公司不断整合与优化在内地持有的资产结构,不断完善资产营运和管理能力,为集团进入新时代可持续发展作出更为稳健的战略部署。上海是我们两代人的机遇之地。当年父亲投资开发浦东第一幢外销综合楼,正是看好浦东开发开放;而我接过公司发展的接力棒后,在上海自贸区投资设立地区总部,也是为上海发展的美好未来再投下一票。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很早就体会到借助上海海外联谊会这个平台,能够更好地寻找到结识朋友、提升自我、发展事业、回报社会的舞台。正是凭借在上海海外联谊会的学习和锻炼,助力我日后在参政议政中履职尽责、在服务社团中践行担当。

近年来,在上海海外联谊会的指导下,我参与了上海香港联会的发展过程,现任上海香港联会会长。上海香港联会作为上海海外联谊会联系在沪香港同胞的重要臂膀,以“服务港人,连系港心”为宗旨,团结凝聚在沪爱国爱港力量,关心和参与香港社会发展;同时上海香港联会支持内地经济建设,为上海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港澳力量。近年来,上海香港联会深度参与港澳台侨青年学生实习计划,培养香港青年成长成才;持续推动完善地区港人组织架构,为各区海联会输送新生力量。
在回顾和分享上述成长经历的过程中,我再次体会到“上海与我的故事”始终离不开上海海外联谊会的赋能。我很珍视一路走来所结识的志同道合者,大家同怀一颗赤子之心,用行动诠释爱国爱港爱上海;同时用好上海海外联谊会这个大平台带来的无限机遇,能够使我获取更多信息、扩展事业版图,深度参与上海发展。
展望未来,我衷心期待上海海外联谊会能够成为连接上海与世界的重要纽带,希冀上海海外联谊会跑好时代的接力赛,为更多海外和港澳地区年轻一代的成长成才赋能。迈向新征程,祝福所有支持和参与上海海外联谊会成长的同仁能够携起手来同舟共济、扬帆远航,让上海海外联谊会这块“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 编辑: | 蔡凌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