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新闻放大镜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地铁伤亡事故 车在地下跑真相不应“地下”埋

2025-09-26 13:52:24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严相莉  陈昱卉  阮丽

昨晚,绍兴轨道交通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通报近日引起广泛关注的地铁保洁员被撞身亡事件。通报显示,9月13日23点40分左右车辆非运营期间,4名保洁人员在绍兴轨交2号线一期穿越轨道时,被一辆返场检修的电客车碰撞,紧急送医救治后,3人抢救无效死亡,1名伤者正在康复之中。事故发生后,公司迅速开展人员救治、家属安抚等工作,遇难人员善后事宜本月17日已经完成。经初步调查,事故是保洁人员没有按规定路径进入行车正线区域而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暴露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目前,公司正积极配合进一步调查,将及时公布调查结果。



一起发生在9月13日的事故,却在12天后才迎来官方通报。知情人士透露,事故发生后,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曾在全省交通管理系统内部分发传达相关文件,随后,一些谣言在网络上传开。



绍兴地铁2号线一期每天末班车时间是晚上10点半左右,浙江交通系统内部传达的红色警示单内容显示,事故发生在末班车结束后的非运营时间。于是网上就有人说,由于当天有明星在绍兴开演唱会,深夜客流较大,轨交公司临时增开了列车,而保洁人员没有接到通知。但记者调查后发现,9月13日当天,并没有明星在当地举办演唱会。绍兴轨交宣传部门也确认,以上言论是谣言。



随后,舆论的矛头开始指向这条地铁的"无人驾驶"系统。有网民表示,事发时,“地铁无人驾驶系统技术故障”、“传感器未能识别前方有人”导致事故发生。不过,相关工作人员指出,2号线虽然是“无人驾驶”,但并非完全无人控制,每趟列车上都有列控员。



不仅如此,事故导致3死1伤的消息传出后,还有网上评论称,事故中的伤者也已死亡。对此,有关方面介绍,伤者现在情况平稳,还在医院接受治疗。



此外,还有舆论质疑“保洁员为什么要下到轨道里做保洁?”绍兴轨交方面回应说,事故并不是发生在乘车站台的轨道上,保洁员也没有下到轨道去做保洁,意外是在列车进入存车线正常停检过程中发生的。


浙江省日前已经对事故提级调查,不过,针对事故的质疑声仍然没有平息。首先,末班车晚上10点半左右发车,开到终点站所需时间不超过20分钟,而事故发生在11点40分,这一时间和日常检修车辆进入存车区时间是否一致?而保洁员通常作业时间是什么?



轨道区域本身就是高风险环境,进入应有严格、规范的程序。是作业计划与运行计划沟通脱节,安全警示和隔离措施不到位,还是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欠缺?



此外,绍兴轨交2号线是浙江省第二条GoA4级、也就是轨道交通自动化最高等级的无人驾驶线路。公开资料显示,这个级别的无人驾驶系统具备障碍物识别与自动制动功能,可在500米范围内实时分类识别人、车辆、道路设施等障碍物,实现无司机干预的自动停车。要是结合官方回应,涉事列车上还有列控员,那为什么“双保险”会失灵呢?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韩新认为,事故主要由两个原因叠加导致,一是保洁人员违规进入了作业区域。第二是列车的防护机制可能没有有效触发。维保阶段,按照调度规程,一定要等列车停靠到位了,保洁维护人员才能进入。这个环节中,是不是存在现场安全监护和行车调度协同的缺失?其次,轨交列车在非营运时间段,如果有人闯入,障碍物检测系统是否具备探测能力,现场的安全监护和调度指挥是否存在一定的缺失,也值得认真调查。



而事件最大的疑问就是,9月13日事发,24日才有媒体曝光,“静默期”长达十多天,这比事故本身更让人不安。后果如此严重,却只在内部通报,媒体要是不跟进,3死1伤的真相是否就要被“埋入地下”了?



韩新指出,发生事故后,按照规定要快报结果,慎报原因。特别是造成比较重大的人员伤亡时,要及时通报事故后果等客观情况。延迟通报会造成负面影响,首先是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还会助长谣言的滋生和传播,错失及时引导舆论、化解焦虑的时机。至于原因剖明,轨道交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事故原因排查,需要进行比较全面的数据分析。此外,信息搜集和多方求证,还需要向涉事人员、目击者、管理人员,甚至是轨道交通相关设备供应商了解情况、收集数据。第三,还涉及到责任认定的敏感性,要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严谨性,这的确需要一定的时间。



无独有偶,北京近日也发生一起地铁安全事故。不同的是,安全部门迅速反应,及时挂牌督办。24日凌晨0点47分左右,北京地铁13号线下行轧道车也就是巡查检修车,与在来广营桥附近养护桥梁的高空作业车发生碰撞,导致1人死亡,1人受伤。北京市安委会依据有关规定,对这起事故实施挂牌督办,督促朝阳区政府成立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和经过,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和防范措施,严防类似事故发生。



两起事故都发生在地铁非运营时段,这暴露出哪些管理漏洞,此类碰撞风险又该如何防范?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韩新指出,非运营时段,可能整个作业安全的管理存在一定松懈情况。针对这两起事故,需要完善并细化作业安全管控,强化外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严格禁止“以包代管,包而不管”。这两起事件的教训在于,要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文化建设,也就是,每一个在现场操作的人能够讲清楚自己的安全注意事项,应知应会,而不是仅仅由管理人员来讲。当然,对于无人驾驶的轨道交通车辆,也要考虑完善非运营阶段某些需要应对的安全管控场景。

编辑: 阮丽 陈昱卉
责编: 严相莉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绍兴地铁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49
地铁撞保洁员致3死1伤 事发第13天绍兴轨交通报
时讯19小时前
00:11
撞上保洁员致3死1伤 事发第13天绍兴地铁回应细节
时讯2天前
01:00
地铁列车深夜撞上保洁员致多人死伤?官方回应
时讯2天前
00:22
香港一家4口台风天观浪 母子双双落海命危
港澳台2025/09/23
00:43
业主私挖地下室挖通河道?当地称系暴雨导致
时讯2025/09/23
00:09
塞尔维亚举行大阅兵!300米长国旗从主席台前走过
时讯2025/09/20
00:09
运20在空中表演!“老前辈”运8秒变观众的遮阳伞
时讯2025/09/19
00:27
“我心里一万个刘江该死” 琪琪生母说最恨刘江
案件聚焦2025/09/16
00:20
中美经贸马德里谈判最新结果公布
时讯2025/09/16
00:11
美俄乌问题特使朝中国“泼脏水”
子午观潮2025/09/15
01:03
租赁新规正式实施 住房租赁合同必须备案
看呀STV2025/09/15
00:09
世界冠军朱雨玲凌晨发布律师声明反击网络暴力
时讯2025/09/14
00:49
上海人民又有福了!苏河两岸新增一桥一公园
爱上海2025/09/14
00:12
波兰外长访乌 泽连斯基称愿与波兰分享实战经验
时讯2025/09/13
00:47
“高速恐怖面具”涉事者找到了 杭州交警通报
时讯2025/08/27
00:08
遭暴雨突袭 纽约地铁再次惊现“水帘洞”
时讯2025/08/02
00:07
涉嫌在地铁偷拍女乘客 韩国20多岁高级警官被捕
时讯2025/07/29
00:07
霸总短剧CP成真!于龙向杨咩咩求婚成功
时讯2025/07/10
00:58
举报矿山瞒报死伤事故后 竟接到电话“给你点好处费”
时讯2025/07/08
00:08
韩女团演唱会惊魂!升降台变滑梯 成员紧急逃生
时讯2025/06/29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