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过去,中国人还是没等到日本的一句道歉。如果说老一辈的回避是刻意沉默,那么新一代的陌生,更令人心惊——日本年轻人,为什么对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慰安妇这些血腥过往知之甚少?他们从小学习的历史书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又省去了什么?日本年轻一代的集体记忆断层,背后是什么样的系统性叙述空白?
大家好,小应上线!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找到了主流的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阅读了其中关于侵华战争的章节。
日本历史教科书并非统一编写,而是由各个民间出版社根据政府颁布的《指导要领》编写,通过文部科学省审定的教科书会被列入推荐名单,供各地方教育委员会和学校选择使用。
被推荐的日本初中历史教材中,东京书籍版是采用率最高的,自由社版则是右翼教科书里较有代表性的,今天我们就用这两书中的内容为例。
1937年7月7日深夜,侵华日军借由一名士兵失踪围攻宛平城,由此制造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并展开了全面侵华战争。
关于这段历史,东京书籍版教材是这样写的:“1937年7月,日中两军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武力冲突,日中战争爆发。”
把日本主动挑起对华侵略描述成中日两国武力冲突。更离谱的是,书中对这段历史的配图是《东京朝日新闻》当年的报道。标题赫然写着“我军反击不法射击”,报道里说,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演习时,遭到中国军队数十发不明枪击。
我起先以为这是东书版教材故意放的当时的错误报道,表现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媒体对日本民众的愚弄。但翻来翻去,没有任何这样的纠错声明,出版社竟就这样堂而皇之,把严重不符合事实的报道当成史实放在初中教材里。
自由社版本则是直接称卢沟桥事件是由中方挑起:“日本军队演习时遭遇不明人员枪击,次日与中国军队进入战斗状态。”
侵略,被写成被动还击。
关于南京大屠杀
东京书籍版正文只称南京事件:“日本军队在 1937 年末占领了首都南京,在这一过程中,杀害了包括女性、儿童等普通民众以及俘虏在内的众多中国人(南京事件) 。”仅在角落注释里出现“南京大屠杀”一词。但完全不提具体受难者人数:“这一事件被称为 “南京大屠杀” 。关于受害者的数量,虽然已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调查和研究,但尚未确定。”
我还翻阅了许多其他的资料,在目前日本文部省通过的初中历史教材里,只有东书版保留了南京大屠杀这个提法,尽管是缩在注释里。其他的版本或只称南京事件,或完全不提南京大屠杀。
自由社的版本里,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表述仅有这几个字:“(日军)在 12 月占领南京。”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被一笔带过。
关于太平洋战争
自由社的版本简直匪夷所思,把日本对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殖民侵略描述成带给当地人民“独立的梦想和希望”。
“日本持续作战的 “胜利”,给在白人殖民地统治下受苦的东南亚及印度人民带来了独立的梦想与希望。日本军队的 “作战推进”,因有当地民众协助才成为可能。”
教材编写者还“精心”配上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马来西亚某位前议员的书:“日本军队赶走了长期将亚洲各国作为殖民地统治的西欧势力……我们向进军马来半岛的日军欢呼,看到战败逃跑的英国军队,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
还大言不惭地表示,日本对当地的殖民统治为他们日后的独立做出了贡献:“日本军队因战败撤退后,……这些地区反抗重新被统治,陆续成为独立国家。在此过程中,日本军政时期的部分政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把殖民说成为亚洲人民反抗西方列强统治,把侵略说成为当地日后独立打基础,这就是日本右翼的二战史观。
看完这些资料,我的第一感觉,侵华历史篇幅很短。东书版教材300多页,涉及1931-1945日本侵华历史的,仅仅只有三页,别的教材也差不多,占比仅仅百分之一。
其次,在谋篇布局上经过精心设计。比如,在写九一八事变之前,花了大量篇幅描写当时全球的经济萧条,如何影响了日本的经济,人民生活有多么困顿,甚至把锅甩给中国军队的抵抗:“当中国进一步出现要夺取日本所拥有权益的动向时,关东军于 1931 年(昭和 6 年)9 月 18 日,在奉天郊外的柳条湖对南满洲铁道的线路实施爆破(柳条湖事件)。”
背后的潜台词是,日本发动战争是出于无奈,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是没办法的事。这背后是怎么样的逻辑?难道在告诉日本学生,经济困难就可以侵略外国,自己没有物资,就可以去偷、去抢吗?
1931年-1945年,明明是一部完整侵华史,教材编撰者却把战争脉络人为割裂,通过“日中战争”“太平洋战争”分立叙事,淡化日本挑起侵略的主观恶性。
在描述历史时,对日军犯下的罪行一笔带过。不分事件的性质和背景,凡是日本受害的事件,都详细描述,凡是日本作为加害者的历史,就加以掩盖或干脆省略不提。
我把手上的这几本历史教材翻了好几遍,竟然没有找到任何有关731部队、慰安妇的内容!
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
1952年,家永三郎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新日本史》因客观、公正地记述历史,对战争有真诚的反省被广泛采用。可是10年之后的1962年,日本文部省在当年的教科书检定中认定《新日本史》不合格,认为书中关于南京大屠杀、侵华战争、731部队以及冲绳岛之战的叙述,把战争写得“太阴暗”。
家永三郎极为愤慨。1965年,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文部省对历史教科书的裁定。一告就是32年。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是日本战后最具影响力的历史认知抗争事件。
一边对客观公正的历史教科书频频发难,一边,当时的文部科学省却对右翼保守人士编撰的教科书大开方便之门。
我在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网站上,找到了臭名昭著的右翼团体扶桑社2000年提交送审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原文,即使做好心理准备,里面的内容还是让我捏紧拳头。
“东京审判法庭认定,日本军队在 1937 年的南京攻略战中,杀害了 20 万以上中国民众。这一事件的疑点众多,至今争论仍在持续。因为是战争期间,即便存在一些杀害行为,也不能算是大屠杀。”
当时的文部省提出检定意见,“结合目前对南京大屠杀真相和伤亡人数的研究现状,这种表述可能会产生误导。”
但是最终,这本极度歪曲事实的教科书,在修改后竟然在当年获得通过!
日本右翼歪曲历史的种种操作,为什么能屡屡得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带着这个疑问,我找到昭和天皇裕仁的《终战诏书》原文。
名为《终战诏书》,但仅在标题中使用中性词“终战”喻示战争结束,通篇只字未提“战败”“投降”,只有“深表遗憾”。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没有丝毫反省,甚至表扬了日军的“勇敢”,民众的配合。把投降说成是为了保全日本民众而主动接受《波茨坦公告》。
并且,诏书通篇完全没有提到中日间的战争,更没有承认“侵略”。只承认曾经“向美、英两国宣战”。
日本投降后,实际是由美国单独占领。战后对日本的清算和改造,都是美国主导。战后初期,美国也曾采取相当严厉的态度去清除日本军国主义的势力和思想。但很快,冷战开始,美国开始将所谓的“共产主义的威胁”视为主要敌人。对日本残存的军国主义势力采取了放任甚至纵容的态度。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东京审判。身为战争第一责任人的裕仁天皇,居然没有被追究战争责任,甚至没有以证人身份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日本大量右翼分子和军人,趁美国政策转向的机会重回公职。罪孽深重的军国主义者摇身一变,成为美国反共的忠实马前卒。
战后日本的历届内阁都有不少重要阁僚曾在军部担任过公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东条内阁的工商大臣、战后以战犯嫌疑关押过的岸信介,1957年出任日本首相,他正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外祖父。
这也就不难理解,在近年的日本街头,依然有右翼势力举着日本军旗,在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招摇过市,提醒着我们,日本军国主义阴魂未散。
推卸战争责任、篡改历史教材、否认铁证如山的南京大屠杀,放大“受害者”身份,这样处心积虑地对下一代粉饰、阉割历史,培养出错误的历史认知,当有一天要面对真相,日本的年轻一代又当如何呢?
我在网络上收集这期节目信息的时候,看到这篇日本女孩写的博客,或许能够代表部分日本年轻人对历史的觉知。她在偶然间观看了一部舞台剧后,了解到731部队的历史,大受冲击:
“我是看了这个舞台剧后,才第一次知道 731 部队的事。受到了冲击。中学时代的我,把学校指定的教科书和资料集逐字逐句都读了,(可当时)会发现这个事实吗?每年八月,都会播出关于战争和原子弹的特别节目。似乎大部分内容都在讲述日本的众多死难者。
在我的战争印象中,日本更像是受害者。我却不知道731部队的存在,这是一段绝不能重演的历史。我了解得越多,就越想回避它,这几乎让我对日本产生了仇恨。我要打破自己的小圈子,正视日本过去发生的一切,以及日本对其他国家犯下的种种非人道罪行。”
日本年轻人有权知道真相,也有责任继承真相。只有当他们真正理解祖辈犯下的罪行,才能避免悲剧重演,才能真正赢得邻国的尊重与世界的信任。
当日本政府砸几百亿日元做国际公关,试图把“和平国家”的形象推向全球时,我们每一个曾被侵略、被伤害过的民族,都必须站出来发声,坚决反对打着和平幌子遗忘历史的政治操弄。
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中写道,忘记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当日本政府极尽手段,想让世界忘记,我们能做的,就是牢牢铭记。
编辑: | 应鋐 |
责编: | 王勇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