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前沿阵地,上海正凭借其深厚的底蕴和前瞻的布局,全力打造“模塑申城”,在人工智能领域抢占高地。
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呈爆发式增长,我国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其视为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引擎。作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人工智能产业,在上海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就在今年一季度,上海人工智能产值同比增速高达13.2%,成为拉动全市GDP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为了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上海今年开始实施 “模塑申城” 方案,全面开启了打造人工智能 “上海高地” 的新征程。
“模塑申城”方案有着清晰的战略布局。上海致力于建设智能算力集群、行业基座大模型等基础底座,这些就像是人工智能发展的 “地基”,只有地基打得牢固,上层建筑才能建得又高又稳。同时,上海还着力打造具身智能等关键领域生产力工具,让人工智能更好服务千行百业。
最近,走进上海车展,你能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的火热氛围。几个人形机器人销售专区总是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其中,智元机器人公司备受瞩目。这家成立才两年多的企业,正展现出惊人的创新实力,已发布了5款通用具身机器人。今年1月,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成功量产下线,预计年内出货量将达数千台。
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直言,选择扎根上海是企业的明智之举。在上海,整个机器人产业链十分完备,企业可以轻松获取所需的各种资源,这使得他们能够迅速迭代机器人本体,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而且上海拥有深厚的发展土壤,丰富的人才资源为企业搭建起完善的人才梯队,成为企业高速成长的坚实后盾。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上海是国内机器人产业最大的集聚地之一。经过多年的积累,上海在技术、人才、供应链、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 “人形机器人” 这一细分领域,智元、傅利叶、中电科21所、开普勒等众多上海企业纷纷发力,相继发布了多款通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去年7月,国内首个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在上海诞生,引发行业轰动。紧接着,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上海启用,这个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学校”的训练场,今年计划完成500万条数据采集,为千行百业的智能化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除了人形机器人产业,上海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也在持续创新升级。阶跃星辰就是一家专注基础大模型技术的人工智能企业。成立短短两年,就自主研发了五大类、全体系的基础大模型矩阵,还持续开源语音、视频生成、图像编辑等多模态大模型,努力打造人工智能的“超级助手”。企业所在的徐汇西岸,已经形成了西岸智塔、“模速空间”等产业集聚区。在这里,人工智能企业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形成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良好产业生态,资源对接效率大幅提升。
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表示:“无论是我们所在的 AI TOWER(西岸智塔),还是‘模速空间’,都能得到来自生态和产业链的有力支持。作为基础模型厂商,我们非常期待更多开发者能基于我们的模型,开发出更多对消费者和行业有价值的应用。”
为了给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更坚实的支撑,上海还在聚焦算力、语料、算法等关键环节,持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位于徐汇的全国首家人工智能语料公司,专注于“高质量语料数据”的研发攻关,构建了“采、洗、标、测、用”五位一体的工具体系。现在,这家公司每天都能新增1TB的高质量成品语料数据,相当于170 万本体量约300页的书籍。成立一年来,已经直接服务超过40家企业和机构。
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栋明介绍,从数据采集端开始,到数据清洗、标注、测试分装,再到最终投入使用,他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技术平台。这套平台可以快速部署到各个行业,让各行业能够按照规程进行语料加工,把原始数据转化为高价值、能被模型利用的生产资料。未来,他们的目标是让机器和模型能够更好地“看懂、学会”数据。
在算力方面,上海也有着宏伟的目标:力争到 2027 年,智算云产业规模突破 2000 亿元,自主可控算力占比超 70%。上个月,由上海仪电集团牵头搭建的上海市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主要为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提供智能算力和科学计算服务。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大装置事业群总裁杨帆表示:“我们已经拥有超过 23000P的算力,目前上海正在建设统一的调度网络。一方面,我们会把核心算力贡献到这个网络中,助力上海智能产业上下游的应用和研发;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参与网络软件规划和系统建设。”
去年,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 4500 亿元,同比增长超7%,累计完成60款生成式AI大模型备案。“徐汇模速空间”和 “浦东模力社区”东西呼应,逐渐构成上海科创发展的“黄金矩阵”。
目前,通过实施人工智能“模塑申城”方案,上海正加快打造关键生产力工具,推动重点垂直领域应用。到今年底,力争形成50个左右具有显著成效的示范应用成果。
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发展处处长潘焱指出,“模塑申城”是上海响应中央“人工智能 +” 号召推进的应用举措。上海率先提出了“5+6”领域和场景,后续还会不断拓展这些场景的应用范围,通过让人工智能真正融入千行百业,实现整个产业生态的循环发展。
可以预见,在“模塑申城”的战略布局下,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编辑: | 金普庆 |
责编: | 李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