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揭示生命奥秘的密码与勾勒宇宙轮廓的公式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10月21日,一场顶级学术盛宴在华东师范大学拉开帷幕。作为“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获奖者校园行”首场活动,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斯科特•D•埃默尔教授与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得主孙理察教授走进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带来站在人类认知前沿的巅峰报告。近500名师生齐聚一堂,在热烈氛围中开启了一场真正的思想狂欢。
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名誉教授斯科特•D•埃默尔率先登场,以“ESCRT通路:解析膜蛋白向溶酶体的转运机制”为题,引领听众走进细胞内部那座精密而高效的“物流与质检中心”。作为该领域的奠基人,埃默尔教授早在2001年就发现了首个ESCRT(转运必需内体分选复合物)复合体——ESCRT-I。令人惊叹的是,在酵母中揭示的ESCRT工作机制,在人类细胞中依然适用。而这一机制的意义远超蛋白质降解本身——它可被HIV等病毒“挟持”以完成病毒出芽,也广泛参与细胞分裂、细胞膜修复、神经元重塑等关键生命活动。
作为几何分析的重要奠基人,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名誉讲席教授孙理察,以“极小曲面与平均曲率几何的研究主题”为题,带领听众开启了一场穿越数学与物理疆界的奇妙旅行。孙理察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微分几何与几何分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之一。在报告中,他聚焦“极小曲面”这一核心主题,介绍了其发展历史,包括著名的柏拉图问题与广义柏拉图问题。更引人入胜的是,他分享了如何利用极小曲面理论,解决广义相对论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如证明正质量猜想、受困曲面的存在性等,后者与彭罗斯获诺贝尔奖的黑洞存在性工作密切相关。
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师生们从微观机理到科研哲思连环发问,两位大师则以精妙的阐释与睿智的思辨,点亮一个个“尤里卡时刻”。有学生问及“人类是否有望实现选择性衰老延迟”,埃默尔教授指出,团队已通过酵母模型发现,负责清除受损膜蛋白的细胞外排机制是影响细胞寿命的关键。该机制对神经元等长寿命细胞的自我更新至关重要,功能衰退将直接导致衰老。“增强细胞外排功能,已成为抗衰老研究的重要策略。”谈及“AI时代数学家如何坚守”,孙理察教授表示,AI虽能极大加快研究进程,但“不像人类一样可靠”。他强调,年轻数学家仍应专注于培养扎实的分析能力、提出正确问题的眼光,以及批判性思维。“直觉来自经验,甚至来自失败。勇敢试错,哪怕是‘疯狂’的想法,都可能成为突破的起点。”
编辑: | 朱齐越 |
责编: | 师玉诚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