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怎么可以扣押?我的钱给我就行了!”
2025年5月14日,合肥某二手车市场,一名男子死死拦在一辆红色奔驰前,情绪激动、言辞混乱,甚至当场拨打110。这不是普通的买卖纠纷,而是一场司法执行的现场交锋:阻挠来自二手车行工作人员王某。他自称“车主”,坚称自己付了款、有打款记录,拒绝配合法院扣车。

冲突的背后,是一起典型的异地执行案件。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张怡湘带领团队,跨越数百公里来到合肥,依法查扣这辆涉案奔驰。异地执行,既要克服地理阻隔,也要应对现场各种不确定因素。为此,成熟的协同机制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它为跨区域司法协作建立清晰的操作守则,让执行行动有章可循、有路可依。
这辆沪牌奔驰,本是申请执行人的抵押财产。被执行人因无力还贷,车辆先被案外债权人控制,几经转手落入王某手中。王某以低价购入,却未办理过户手续,事后才发现车辆已被查封、无法过户。法律上的车主另有其人,而他的“占有”,并不能阻挡法院的执行。面对胡搅蛮缠,张怡湘当机立断,依法采取强制传唤,控制住局面,车辆终被顺利查扣。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动下,上海高院与苏浙皖高院于去年10月建立法院一体化执行联席会议机制,为跨区域执行打下坚实基础。依托这一机制,浦东法院与合肥包河法院通过线上文书传递、多轮电话沟通,就人员调配、现场控制、突发应对等细节充分协商,制定完善预案。
扣车前一天,执行团队还乔装暗访二手车市场,摸清车辆停放规律。尽管红色沪牌奔驰特征明显,但在规模庞大的市场中几经搜寻未果,最终依靠申请人提供的实时线索才锁定目标。

将王某带回法院后,执行谈话还原了更多细节:他去年8月购车,9月即发现无法过户且车辆被查封,却仍继续占用。法官向他释明——法院依法查扣抵押财产,如认为权益受损,应在15日内向浦东法院提出执行异议,而不是在现场妨碍公务。随后,法官对其阻挠行为进行训诫,强调理性维权、依法主张权利。
车辆进入司法拍卖程序前,法院再次组织谈话,明确款项分配规则:申请执行公司作为抵押权人享有优先受偿权,拍卖所得优先用于清偿其23.2万元债权。评估显示,车辆起拍价13.1万元,随车沪牌额度另估10万元,总预期价值足以覆盖执行标的。
9月26日,车辆以18.05万元成交,沪牌额度退还后可获约9万元,合计满足申请执行公司全部诉求,胜诉权益稳稳落地。

从法庭到车市,从暗访摸排到果断执行,这起案件让我们看到异地执行的难度,也见证了长三角执行一体化的力量。它打破地域壁垒,构建起区域司法执行共同体,让委托执行更便捷、联合执行更有力,为跨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坚实的法治底气。
| 编辑: | 董冰茜 |
| 视频编辑: | 张之一(实习) |
| 责编: | 吴依娜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