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浙江网民反映,有自称的中国电信工作人员以“实名认证过期”为由预约上门,要求用户扫身份证、拍照,最后在抬头为“甜橙融租”的电子页面上签字。用户一旦签字,每月的话费缴纳模式就会变更,转换成三年的分期贷款,本质是诱导客户签下金融贷款合同。
所谓“甜橙融租”实为中国电信旗下金融平台“翼支付”的全资子公司。多条第三方平台投诉显示,其合作代理商以“话费优惠”“业务升级”等话术,诱导用户签约融资租赁合同。此外,还有投诉指向“翼支付”平台,控诉其金融业务存在搭售保险、高利贷、不合理催收等行为。
求证记者咨询中国电信浙江地区客服了解到,一般只在电信用户号卡过期时,会有工作人员上门实名认证,但不清楚网传“骗人贷款”的具体情况。客服还称,电信业务和“甜橙融租”的业务,通常在客户参与一些“送礼活动”时有所交集,而其他贷款业务事项须咨询中国电信旗下“翼支付”平台,和电信业务使用的工作信息系统也并不相同,网传情况可能是“非正规渠道办理”导致。另一方面,“翼支付”平台客服对于和电信方面的业务关联避而不答,称金融业务仅限办理者本人实名进线咨询。
记者梳理发现,在业内,“网贷坑”并不新鲜。2023年,全国就有多家运营商用户在升级资费套餐或办理合约购机服务时,不知不觉办下了消费贷款,被迫承担逾期征信风险。究其原因,可能是电信运营商在业务扩张过程中,为了自家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市场和发展,而打起了原有用户资源的主意。
对此律师分析,如未在销售过程中明确告知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或违反民法典对格式条款的相关规定。此外,运营方未经许可,把消费者个人信息转交给关联公司,也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
上海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表示,相关营销话术利用了消费者对电信运营商的信任,实施的是欺诈行为,消费者若签署相关合同,一旦逾期未缴费,可能有损害个人征信的风险。建议消费者谨慎对待不明业务合同、保护好个人信息。若在不知情下“被办理”金融业务,可以依照相关法律,通过投诉、举报等方法维护合法权益。
编辑: | 卫思冰 |
责编: | 杜梦渊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