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姚建龙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解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尊崇法治、厉行法治毫无疑问是关键原因之一——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保障。
我是姚建龙,一名起步于法律实务部门的法学学者。在二十余年的法治实践、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职业生涯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法治的发展进步日新月异。我也将与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同事一起,用中、英、日、德、法、俄六种语言讲述我们所感、所知的中国法治故事。
1999年,我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戒毒所民警,那时候穿的还是89式警服,颜色、款式等都很容易和陆军军服混淆。第二年,中国人民警察开始换装99式警服,其中最大的变化是,颜色采用了国际警察通用的藏青色和藏蓝色,这一变化可以说也正是中国法治发展进步的缩影——中国的法治建设,从来不是固步自封,而是注重借鉴各国法治建设的经验,注重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
很多年后,我又有幸成为了一名检察官。这是我在法庭上出庭公诉一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照片。你会发现,少年法庭所采用的圆桌审判形式和一般的法庭很不一样。采用这一“寓教于审”的庭审方式是为了更好的对失足少年进行教育、感化、挽救,而不只是一判、一罚了之——“正义可以宽容,法律也能温暖”。中国司法有着数千年的恤幼传统,其实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当代中国司法中折射的一个侧面。
法治并没有单一的模式。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法治的共同特征,也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中国特色。共同特征值得拥抱,尊重特色也需要理性和智慧,而最客观的评价无疑是普通老百姓的感知。
不久前,我的国外朋友一家来中国旅行。在旅行期间,掉了两个手机,一个iPad,但都很快就被陌生人送了回来,或者在游客中心失而复得,朋友一家非常震惊。而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老百姓生活中的普通日常。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人民生活平静而祥和。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中国自古以来所追求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国泰民安的社会治理理想,正在新时代成为可触摸的现实。
邬达克设计的这栋楼已经有快一百年历史了。我很喜欢在这栋有故事、有底蕴的老房子里工作。
法学所创建于1959年,创始所长是雷经天——他曾经担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的代理院长,他所审理的最著名案件是黄克功案。雷经天所长奠定了法学所的红色基因,袁成瑞、徐盼秋、叶芳炎、潘念之、齐乃宽、张汇文等一大批红色法学家都曾经在法学所工作。他们所追求与呵护的法治理想,也正由新一代法学所人所接续和传承。
今年也是东吴大学法学院创办110周年。法学所还有东吴法学的底蕴和传承,卢峻、丘日庆、何海晏、徐俊民、余振龙、浦增元、徐开墅等一大批东吴法学先贤也都曾经在这里工作。东吴法学以比较法研究见长,而直到今天法学所仍然延续和设置了“比较法研究室”。不久前,我们将比较法研究室升级为了“涉外法治(比较法)研究室”,目的就是希望在新时代进一步服务国家和地方法治建设。
生逢法治时代,是我们这一代法律人的幸运。
| 编辑: | 王成 |
| 责编: | 周宇倩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