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上海四平路24小时麦当劳门店内多人脱鞋躺卧过夜、异味影响用餐。深夜的麦当劳,以其安全、便利和温度适宜,成为不少人临时落脚的“小港湾”。然而,当这种临时安身成为常态,势必给商家经营带来困扰:一边是顾客体验的折损,一边是“劝不走”“管不了”的无奈。避免商业空间的善意被过度消耗,需要社会救助体系的托底。
自9月起,上海民政局研制的地方标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与管理规范》正式实施,要求各救助管理机构实行24小时接待,保障救助热线畅通。面对深夜“借宿之困”,与其让商家单打独斗,不如推动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形成合力,盘活资源,在制度托底与社会善意之间找到平衡。
同时也要看到,社会救助并非万能屏障。现实中,不少流浪者因习惯、心理或自主选择,并不愿进入救助站。这提醒我们,制度托底固然重要,更需要灵活而有温度的回应。唯有在尊重个体的同时提供切实帮助,城市的夜才能兼具秩序与温情。
编辑: | 陈亦智 |
责编: | 樊昊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