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外卖时,不少人会因为看不到店铺实时的情况而感到担忧,最近上海出台的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建设实施方案,有望实现在点外卖时就能获取店内实时情况。
所谓量子城市,是借用“量子纠缠”来描述真实城市与虚拟城市之间不可分割、相互感应的关系。简单来说,是复刻一个和现实完全一样的虚拟上海,并且能和现实互动。
同济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翔宁告诉记者,量子城市这一概念在数字孪生城市的基础上更近了一步。他举例道,过去在建筑建设、维保等设计方面会进行同步建模,但现在在建模基础上,可以实现用人工智能推演生成设计方案,再将其转化进整个建造过程和后续的管控中。
量子城市的建设,上海在2024年底就已经提出。今年七月份,围绕量子城市建设的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让这一概念的脉络以及背后原理更加清晰。比如,其中一个叫“云宇星空”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个大模型好比是一个城市空间规划方面的“老法师”,对特定城市空间中的人、车、事物等要素了如指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能做到报道开头说的掌握外卖商铺空间内的实时情况。
此外,这个大模型还清楚什么区域需要什么资源,并把闲置资源腾挪出来建设人们更需要的空间场所,进而提升空间规划与自然资源的治理效率。
“云宇星空”人工智能大模型具备强大的力量,离不开语料库的支撑。7月26日,全国首个规划资源领域专项语料库“坤舆经略”发布,实现数据归集40TB,未来有望达到200TB,相当于20万部高清电影的容量。语料库里的语料包括规划设计、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学科教材、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审批成果,比如目前已经“投喂”的1200份技术标准、2000份二十年城建档案等......
参与语料投喂的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施佳樑告诉记者,整个量子城市项目中有“1+5”模型结构—— 即一个云宇星空大模型底座和五个垂直场景的应用模型。不管是预训练还是后训练阶段,都离不开“坤舆经略”语料库中的大量专业语料。
记者了解到,相关团队已经产出约46万条问答对,其中10万条通过人工评测进入微调集,3万条形成思维链语料用于复杂推理,1万条作为独立评测集用于模型测试。在复兴岛上还有两百多位专业人员对这些语料进行人工批注,就好比老师批作业那样,一题一题地改,同时还做圈划调整。这样一来,语料更精确,大模型出现“幻觉”的概率也小了,看图识字能力、专业问题回答都不在话下。
量子城市则在这位“老法师”的支撑下,已经从最初的概念技术构想,变得可落地、可运营,对部分市民来说也已经可感可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庄澜向记者介绍道,曹杨街道有46%的居民是老年人,在此背景下市规资局和属地合作,把一些社区的空间资源整合在“美好生活掌中宝”,为老年人提供一些需要的服务和设施,诸如社区食堂服务等。她还告诉记者,“未来我们也会建立量子城市特有的语言、空间坐标、空间要素、伦理、安全等规范。”
半个月前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到,要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对于超大型城市上海来说,人口密度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相对饱和,需要更多精细化的治理手段。在此基础上,上海在人工智能赛道抢占的先机,让科学精细的量子城市建设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期待在量子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虚拟世界与真实的上海能够摩擦出更多火花。
编辑: | 陆周杰 |
视频编辑: | 陆周杰 |
美术编辑: | 袁一 倪璇 |
摄像: | 屠佳运 |
责编: | 严玮骊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