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踢球梦卖了老家房子,眼下孩子因伤想退出,却被索赔18万!”近日,陕西家长张女士的一段维权视频,将前国脚孙继海创办的“嗨球”青训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事件争议双方各执一词。
维权方认为,青训营确实不收学费,但所谓“免费”背后藏着复杂的“培养协议”,所谓的“培养费”标准随意性极大。而支持者则认为,孙继海承诺的是“免学费”不是“包一切”,培训亦有成本,家长是想带着孩子“借伤出走”,理应支付费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坊间舆论也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阵营。
据说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相信更多真相会浮出水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事件再次给中国足球“提了个醒”:
足球青训不能只靠“情怀驱动”,更需要建立透明的行业标准。
此事暴露的不仅是单一机构的运营问题,更是整个行业“公益理想”与“商业生存”的矛盾。
为此,我们首先需要加强对足球青训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审查机构资质,定期检查运营情况。其次,推动行业规范化建设,明确违约赔偿等关键条款,避免模糊不清引发纠纷。同时,引导青训机构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加强对学员身心健康的保护,促进青训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当制度的阳光驱散青训江湖的“潜规则”,中国足球或许才能迎来真正的希望。
编辑: | 秦扬轲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