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长反映,发现自家孩子在吃一种“荧光棒棒糖”,糖下的棒子是荧光棒,家长担心孩子如果咬破棒子,里面的荧光物质会带来健康风险。
这类“荧光棒棒糖”在线上线下都有售卖,记者在一家实体超市看到,“荧光棒棒糖”的包装只标注了糖块本身的配料,没有任何说明涉及到荧光棒。店员称,自己并不清楚荧光棒的具体成分,消费者购买时也没有提醒风险的习惯。
在电商平台,类似产品的商品介绍页面中,对是否有食用风险也未提及。记者随机咨询了一些商家,客服介绍棒子的外层塑料很硬,一般不容易咬破,但也不建议去咬。
不过有网友表示自己曾“不小心咬烂”棒子,并且“里面液体很苦”。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专绍,荧光棒中的化学物质主要由过氧化物、酯类化合物和荧光染料组成。其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接触皮肤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误食可能导致恶心、腹痛。此外,这种物质会刺激人体激素分泌,给处于生长发育当中的少年儿童带来“性早熟”的风险。
早在2012年,就有媒体报道广西一小女孩在食用荧光棒棒糖时无意中咬破了荧光棒,嘴唇肿成了“香肠嘴”;还有秦皇岛一名4岁幼童误食了棒中的荧光液,出现了呕吐和头晕等症状。不过十几年过去了,针对“荧光棒棒糖”的风险,并未出台有效的监管措施。
朱毅表示,虽然只接触荧光棒的外层塑料没有危害,但当前对于棒棒糖的棒子能否使用荧光棒、荧光液的成分、含量以及包裹密封性等,缺乏明确的食品级安全标准,可以说是一个监管盲区。
编辑: | 张涵媛 |
责编: | 杜梦渊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