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民反映,在打开宝宝巴士旗下“宝宝巴士儿歌”App时,开屏界面会跳转至含有成人内容、低俗擦边直播等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第三方广告,引发社会关注。

网民截图显示,该App推送的广告页面不堪入目,里面甚至还有“三女共侍一夫”的字样。当事网民称,这部手机平时主要由孩子使用,近期发现手机中无故多出多款陌生软件,之后才发现可能是孩子在App内误点广告所致。该网民认为,孩子因难以识别广告跳转选项,容易误触进入不良页面甚至自动下载无关软件,可能受到不良引导。

29日,宝宝巴士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相关问题广告由第三方平台接入,此次事件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对此他们表示诚挚的歉意。随后,宝宝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宝宝巴士App出现不良广告一事的致歉及整改声明》。《声明》称,公司第一时间下线了相关平台广告,并立即停止合作。《声明》还表示,针对内部审核出现的问题,已对审核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完善对公司广告合作方的审核机制,严格筛选正能量的广告合作方,决不允许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针对广告合作方无法监控的广告,宝宝巴士立即组建研发团队着手研发广告强制拦截功能,对其实施强制拦截。
低俗内容对儿童的隐性伤害不言而喻。那么,为儿童提供服务的一款App为何会出现如此不堪的内容呢?

公开资料显示,宝宝巴士是专注打造儿童启蒙数字产品的原创品牌,累计服务全球7亿家庭用户,现已发布超过200款App、4500多集儿童动画等。
宝宝巴士曾计划在创业板上市,但因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于2022年被中止发行上市审核。此前的招股书显示,宝宝巴士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通过将App接入广告联盟客户,还包括将音频视频内容 授权给第三方网络音频视频媒体,少量的儿童启蒙衍生产品以及用户付费下载或订阅。
以App合作推广为主要收入的企业,将问题广告甩锅给第三方,难免有转嫁责任之嫌。
事实上,相关调查显示,市面上超半数App都存在广告弹窗乱象,主要表现为拖延关闭时间、诱导误触跳转、反复跳转以及“弹中弹”等,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点击广告自动跳转免密支付”、“在特殊场景植入广告影响消费者体验”、“变相强制跳转广告”等。
近年来,针对互联网广告推送的相关规定不断在完善,工信部等相关部门也采取了多种举措,深入治理这一乱象。
从法律角度而言,低俗广告的发布已涉嫌违反《广告法》,根据该法第九条、第三十四条相关规定,广告不得含有淫秽、色情等内容;对内容不符的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都不得提供设计、制作、代理服务,不得发布。同时,App未经同意跳转广告,还涉嫌侵犯消费者隐私权、安全保障权、和知情权,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弹窗广告不得有以下几种情形:比如,没有关闭标志或者计时结束才能关闭广告;关闭标志虚假、不可清晰辨识;关闭广告须经两次以上点击;在浏览同一页面过程中,关闭后继续弹出;或其他影响一键关闭的行为。
广告作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不能沦为“电子牛皮癣”,侵犯消费者权益。在多层规制与专项治理之下,弹窗广告问题为何仍屡禁不止?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律师指出,当前手机端广告强制推送现象较为普遍,例如开屏广告、朋友圈中莫名出现的广告等。部分广告甚至存在通过窃听用户聊天内容,进而定向推送相关广告的行为,这一问题较为严重。他强调,手机应用在推送广告时应建立完整的审核机制。从内部来看,广告主、广告代理商以及App运营者均需承担责任;从外部监管来看,市场监管部门和网信部门也应履行相应的监管职责。
关于低俗广告链接屡禁不止的原因,游云庭认为,核心在于利益驱动,同时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应用运营方通常认为,接入第三方广告平台即可获得合规的广告内容,但若平台审核出现疏漏,而应用运营方又未加以管控,低俗内容便可能最终呈现在用户面前。因此,现行监管体系仍需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主体。
在此次事件中,游云庭指出,应用平台应作为“第一责任人”。作为广告发布者,其过于依赖广告服务商,未能履行自身审核义务。同时,第三方广告商也须承担相应责任。尽管现行法规已较为完善,对违规行为设有经济处罚,并可能影响企业后续经营--例如导致用户流失与信任危机,但落实监管与压实主体责任仍是关键。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广告推送行为,净化网络环境。
| 编辑: | 翟静 杨沁雨 |
| 责编: | 崔信淑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