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夜间维护保养工作的强度常人难以想象。每列车有三个作业平台,分别在车底、车身、车顶,每夜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维保员必须在三个平台对列车的车体、控制系统、司机室、车门、空调及受电弓等重要部位维护保养。小到螺丝螺帽、大到车辆信号设备、车轮损伤,每列车作业内容至少有200多项,不仅要看外伤,还要会听异响、闻异味、测内伤。
肖磊告诉我们,1号线列车共有55部,分别从德国和法国进口,从92年上线运营至今从未休息过一天,维保压力非常大。“干活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就是想着‘正常’和‘不正常’两件事。”
地铁车厢长20米左右,一列列车6至8节车厢,工人每晚不知道要来回跑多少次,尤其是车底作业非常脏,检查一遍身上就沾满了污渍和油迹;而车顶作业最辛苦,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工人必须穿戴不透气的安全帽和厚重的工作装备。
除了对列车进行检查,铁轨的维保同样重要,而这列全身喷涂黄色油漆的车厢就是上海逾600公里地铁轨道的“移动医生”,大家亲切地叫它“大黄蜂”。这列车厢造价不菲,车底遍布了各种高精尖设备,探伤最小精确度可达0.01毫米。
“大黄蜂”出车需要12人团队各司其责,设有检测员、驾驶员等岗位,他们几乎全是85后的年轻人,但都是检测方面的专家。“其他部门的同事看到我们都挺羡慕的,说我们都是开豪车的。但一坐到车子里面就有使命感、责任感。”
目前,上海地铁14条线路,每天输送客流超过1100万人次,已成为上海城市交通的主干和动脉。但“风驰电掣”的背后,维保员工的辛劳却鲜为人知。他们每夜要在遍布城市偏远地区的23个基地对全网络的每节车厢、每段轨道进行保养和维修,为的是就是防患于未然。
地铁维保人员的工作时间一般都在地铁结束运营之后的深夜至凌晨,他们笑称自己是夜行者,又是隐形者,虽然工作在一线,但乘客从未见过。“看着那么多人坐着我维护的车安全地上下班,我觉得也算是体现了我的价值。”
【视频】夜间出动的“地铁医生”
【摄界|关键帧】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城市的顺畅运行,
离不开成千上万个平凡岗位的付出,
任何一份努力都不是微不足道的。
向这些默默无闻的工作者致敬!
(编辑:超慧)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