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立秋:露华清 天气爽 新为已觉凉生

时讯

2016-08-07 07:51:44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视频】今天立秋  申城下周可能出现35度高温



秋声夺人

节选自《四季小品》/ 朱伟

欧阳修有《秋声赋》,“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声在树间”,描写的是风中的萧杀之气。更早时间,庾信有"树树秋声、山山寒色"之句,这声还在树间——都是晚秋景象。



晚秋之时木叶摇落,我以为最美的是秋水——所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晚秋的好处是“纤尘不动天如水,一色无痕月共霜”。秋光清浅、秋明空旷,此时那水让天滤得净透,净透后那样成熟的恬淡,任何色彩都恬静地包容在他清潋的微笑之中。杜甫因此而有诗“秋水为神玉为骨”。



但如果将秋作为一个过程,秋的美丽其实不在这种清朗与逐渐的清静、清瘦与清寥,我不喜欢这过程中的秋风生哀、花落悲心。我喜欢夺人的秋声在早秋那种清高与清锐中的秋声浩荡。喜欢立秋前旷野里那种浩荡着的秋声夺人。



童年中郊外的夏夜是晴透得中间没有一丝阻隔,黑成那样纯厚的透,萤火虫在那样纯正的夜幕中真可谓“飞光千点”。在童年记忆中,我们捡冰糕棍,集在一起将它们编成笼子,抓来的纺织娘与金蛉子都挂在檐下,萤火虫则都在瓶子里。


纺织娘:一种鸣虫。雄性的前肢摩擦能发出声音,每到夏秋季的晚上,常在野外草丛中发出“沙沙”或“轧织、轧织”的声音,故名。



金蛉子:直翅目蟋蟀科的小鸣虫。夏季夜间活动为主,因其身体闪亮如金,鸣叫的声音清脆,犹如金属铃子的响声,故名。



躺在蚊帐里草席上,月光将窗外一堵粉墙映出坚硬的檐角的影子,萤火虫的光在瓶子里一暗一明地交错,纺织娘与金蛉子则也会在笼子里委屈地鸣。它们知道在笼里唤不来它们伴侣的温馨,因此在月光下的鸣没有旷野里那种清媚,却带着一种清悲,这清悲给童年带来清籁。



气爽词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柳永(北宋)



露华清。天气爽、新为已觉凉生。朱户小窗,坐来低按秦筝。几多娇艳,都总是、白雪余声。那更、玉肌肤韵胜,体段轻盈。   照人双眼偏明,况周郎、自来多病多情。把酒为伊,再三著意须听。销魂无语,一任侧耳与心倾。是我不卿卿,更有谁可卿卿。——赵长卿(北宋)

立秋民俗

立秋,秋季第一个节气,暑去凉来,禾谷成熟,是收获的季节。

从气候特点看,立秋时节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天气,往往要延续到9月下旬的秋分节气,天气才会凉快下来。



“立秋”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的仪式。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牲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



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啃秋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立秋养生

立秋后,天气变得凉爽怡人的同时也开始变得比较干燥,再加上不稳定的气温,给人的身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这个季节落叶纷飞,花木凋零,一些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凄凉、苦闷之感。要克服悲秋情绪,在精神调养上,应培养乐观豁达的胸襟,保持心情舒畅,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




立秋后,虽然没有了桑拿天带给人的黏热之感,但气温仍会很高,暑气一时难消,在这样的天气里,极易发生腹泻和感冒。立秋后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注意气候冷热变化,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立秋后,天气渐凉,昼渐长夜渐短,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夜间较为凉爽,要小心感冒。中老年人、慢性病者、抵抗力较差的朋友要特别注意,夜间凉爽,晚上盖好被子,不要长时间吹风扇,空调不要开得太低,注意通风换气。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立秋 上海 天气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07
接见俄乌前线士兵时 普京再公布大杀器“波塞冬”
时讯2025/10/29
03:20
锚点︱“秒”的定义,或将被中国科学家改写?
锚点2025/10/29
02:59
那些刻进 DNA里的动画,你还记得多少?(下)
影像上海2025/10/29
00:08
中印两军举行边境西段第23轮将军级会谈
时讯2025/10/29
00:15
生命有终 光影留痕 今年已有9位TVB老戏骨离世
时讯2025/10/28
01:03
死猪堆成山的罗定之问:监管为何“视而不见”?
东方快评2025/10/28
00:33
“没能带你走完‘这段路’有点小遗憾...”
上海温度2025/10/28
00:28
记者:考虑第三任期吗?特朗普:你说呢?
环球交叉点2025/10/28
07:30
《家国万里》第二集:向新而生 4
2025/10/28
20:59
甲午海战130周年直播特别报道4
2025/10/28
01:04
郑智化道歉了!风波平息但残障设施优化不能停止
时讯2025/10/27
00:08
感人一幕!王毅外长的手被巴勒斯坦代表紧紧握住
时讯2025/10/27
07:15
电商大促 清掉的是“库存”还是“诚信”
新闻放大镜2025/10/27
00:09
印度女医生自杀 手掌写遗书控诉警官多次性侵
时讯2025/10/26
00:54
阿庆爷叔看不懂了,足球比赛比的不是球
番茄鱼2025/10/26
00:24
上中路隧道一SUV发动机起火 消防到场前火已熄灭
看呀STV2025/10/26
00:08
游客长城刻字劝不住?警方:构成违法!已立案!
时讯2025/10/26
00:07
台当局举债200亿新台币买美战机 66架至今零交付
时讯2025/10/26
00:08
德国外长访华行程推迟 德方表示遗憾
时讯2025/10/25
00:34
非机动车“随大流” 这样转弯被撞 交警:你全责
看呀STV2025/10/23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