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沈蔚:新闻战线“钢铁般的英雄”

2025-08-15 20:04:54 新华社

80多年前,冀中战场上,时任冀中通讯社(后为新华社冀中分社)副社长沈蔚,深入群众采写新闻,为开拓“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新局面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将军曾亲笔题写:“学习沈蔚同志刻苦勤奋的革命精神,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这是沈蔚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沈蔚,原名朱鸿寿,江苏吴县唯亭镇(今江苏苏州唯亭街道)人,自幼聪颖,读书用功,成绩优秀。小学毕业后,他因家贫到上海当学徒。此后近10年间,沈蔚深受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沈蔚瞒着家人奔赴延安,从此踏上了革命之路。不久后,他从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毕业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夏,沈蔚作为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成员到达冀中抗日根据地,参加《冀中导报》复刊工作,并担任冀中通讯社(1942年3月正式改称新华社冀中分社)副社长。


立秋时节,在江苏省苏州市唯亭街道,当记者见到73岁的沈维生时,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拉链式档案袋。打开袋子,里面是一本泛黄的册子,封面写着“纪念冀中新闻战士沈蔚同志文集”。“沈蔚表伯是我们家族的骄傲。”说起这位抗日英烈,沈维生满脸敬重。


记者小心翼翼地翻开文集,只见里面收录了沈蔚的一些作品、家书,以及沈蔚的战友、同事、亲人等撰写的悼念文章。在一封写于1939年12月的家书中,沈蔚告诉父母:“我现在做的事,不但救国,而且要救一切受苦的人,要使一切被压迫的人都翻身!”


在近4年的记者生涯中,沈蔚不顾个人安危,采写和创作了大量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和战地诗歌,成为冀中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记录者。


“猝然,大家跟着排长猛地跳过木栏,冲上前去,手榴弹对准了巨兽的嘴……寒风,飞跑地驰去,胜利的微笑,爬上了紫红色的脸。”刊登在1939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第6期上的《雪夜的袭击》,反映了一支八路军轻骑队夜袭平地泉南30里苏集车站侵华日军、取得胜利的情景。


“杀人是目的”“拉着活人当牲口”“狼心毒刑”……沈蔚发表在1941年《冀中导报》上的《谁能忍受》一文,饱含血泪,揭露了侵华日军残杀我同胞的累累罪行。


一篇篇充满激情的报道,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当地军民的抗日爱国热情。


1942年5月起,日军对冀中地区展开疯狂“扫荡”。沈蔚身处敌后,多次遭遇危险。有一次,沈蔚同几十名群众被抓到县城当劳工。因自己的南方口音容易暴露身份,他便在敌人面前装傻作哑,后经党组织积极营救脱离虎口。然而,不久后,7月的一天,沈蔚在随部队转移途中突遭敌人包围,不幸壮烈牺牲,时年未满26岁。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登报寻人,家里才获悉表伯牺牲的噩耗。”沈维生悲伤地说,“听说当年只找到了表伯的记者证。”


在冀中这块土地上,血迹斑斑的照片和记者证,是沈蔚留下的“绝笔”。


“你是钢铁般的英雄!……为你复仇,为国家民族复仇,抗战到底,直到最后胜利!”当战友惨死在日军屠刀下,沈蔚将悲痛化为力量,写出《复仇的歌》,在冀中军民中传颂。而他自己,也正是一位新闻战线“钢铁般的英雄”。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


“表伯的精神对我们影响颇大。他的两个妹妹刻苦学习,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医务工作者;三弟成了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曾当过近20年中学语文老师的沈维生感慨道,“我一辈子正直做人、努力工作,对得起学生。”


牺牲80多年后的今天,英雄没有被忘记。


沈蔚曾就读的唯亭实验小学,将他列为优秀校友,宣传他的事迹,向全校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唯亭镇志》详细记载了沈蔚的生平事迹,唯亭官方公众号不定期发文缅怀先烈;在冀中平原,河北衡水饶阳饶邑古城中,冀中导报展览馆内陈列着刊载沈蔚稿件的珍贵报纸、老式油灯,让参观者重温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自2019年开馆以来,冀中导报展览馆已成为当地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馆长魏志伟说:“开馆至今,我们常态化开展‘传承红色典型事迹’实践活动,目前已接待参观者近两万人次。今后将努力创新展陈方式,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编辑: 谢春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缅怀先烈沈蔚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4:08
一名青年记者笔下的“回家三部曲”
时讯12小时前
30:00
走进中国境内首个审判日本战犯的法庭所在地
时讯2天前
00:21
哪些外国领导人将参加九三阅兵?外交部回应
蓝厅之声3天前
00:39
个人养老金领取新规来了 9月1日起新增3种情况
时讯2025/08/19
00:09
已抵达美国 泽连斯基喊话特朗普:不能重蹈覆辙
时讯2025/08/18
00:12
廉江一家三口被杀案一审宣判:死刑立即执行
案件聚焦2025/08/18
00:07
多名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 外交部:严正交涉!
时讯2025/08/16
00:54
“亮证”事件最新后续:6名公职人员被追责
时讯2025/08/16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蔡炳炎:尺素寄家国 淞沪浩气存
时讯2025/08/16
00:08
特朗普称将筹备俄乌会晤 能否达成协议取决于乌克兰
看现场2025/08/16
01:57
普京和特朗普会晤 为什么选在阿拉斯加?
环球交叉点2025/08/15
02:24
我所经历的淞沪抗战:抗日义士·尹奉吉
影像上海2025/08/15
00:15
“性行为同意”成争议焦点 律师推荐男性做到3点
案件聚焦2025/08/12
00:07
内蒙古婚内强奸案开庭 男方律师:婚内不存在强奸
案件聚焦2025/08/12
00:45
英雄张自忠的身影与地铁张自忠站、路牌交相辉映
时讯2025/07/24
05:08
爱国教育“冀”心田丨一条围巾背后的抗日壮歌
时讯2025/07/13
00:33
当懵懂遭遇命运重击!解码医生全力呵护的温暖
时讯2025/07/04
06:12
70周年,听见穿越时空的民族之声
时讯2025/06/22
04:51
社会类:入围奖-《匠心之恋》
看看直播2025/06/06
00:29
100年前 给工人们讲道理要用上海话
看呀STV2025/05/27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