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农历蛇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新春第一会”,也就是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如期召开,并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方案坚持以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实际需求为立足点,围绕优化为企整体服务、夯实营商基层基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五大方面,推出58项具体任务举措。
自2018年开始,在岁末年初召开全市大会,讨论新一年优化营商环境方向,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传统。该会连续开到了第八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也连续发布了8版。过去的七年间,此前7版行动方案,共颁布实施了1101项任务举措。较此前的方案,这次的8.0版的条目数量虽然变少了,但浓缩的更是精华。
8.0版有何新亮点?
8.0版行动方案,首次将“夯实营商基层基础”作为单独任务板块列出,将对园区、街镇等基层单位营商建设投入更大力量。方案明确,鼓励街镇在监管创新、交通管理、商居协调等方面探索创新,为基层赋能、松绑的导向更加明确。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感慨,8.0版方案中不少方案的提出,在他看来都是为了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的。
“8.0行动方案首提‘基层营商’,对于我们各区来讲,是非常欢迎的。”上海市虹口区发改委副主任沈敏这样表示。不过,新方案提出了新要求。所以沈主任还介绍了一些虹口区在创新“基层营商”方面的具体举措,比如建设“活力街区”来激发城市烟火气、开展街道反向评价工作机制来赋能营商工作等。
除了“基层营商”以外,在8.0版行动方案中,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是另一大亮点。比如,积极推进典型场景的“综合查一次”、探索建立“风险+信用”的分级分类涉企行政检查模式、对于风险低且信用高的企业 尽量做到“无事不扰”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在国内首创工业领域AEO制度试点,信用“优等生”可以免予现场检查。首批就认定了2360家工业企业。
对于这些“优等生”,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处处长辛磊夫也作出了解释:“在过去3年没有发生过一些违法违规或单次处罚超过5万元以上的情形,那么这些企业会进入到工业AEO企业的名单。低风险的事项就免于现场检查,中风险的事项原则上不采用现场检查。”
此外,新版方案中有6条涉及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包括规范牟利性职业举报、严格规范涉企案件办理、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内容占比较过去有明显提升。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仲启表示,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提出了“放管服”的改革要求,如今的AEO制度恰恰是“放管服”改革的一种延续。
汪仲启认为,减少对市场主体的监管频次,提高监管的质量,从而营造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这才是此类政策的本质。
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强调政策落地执行
相比之前的各版方案,这次的8.0版方案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将“提升企业感受”第一次被写进了标题。
制订营商环境政策,企业的“体感”必须是最根本的出发点,不然,就可能出现政策空悬的尴尬。比如,作为惠企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的“政策申兑”,常常会被企业吐槽:不好找、不好懂,不好申,不好用。这主要的原因在于一些政策文件中,常常会出现模棱两可的表述。像申请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能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规模经营”。文字都看得懂,可具体的衡量标准又是什么?社会经济效益良好,具体看税收还是知识产权贡献率?
所以,如何用数据说话,怎样让申请条件更精准,使企业实现对优惠政策的便利申请,甚至“免申即享”,是这次8.0版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从1.0版走到了8.0版,当谈及企业方面的具体感受时,青浦区移动智地产业园常务副总裁张艳表示:“最大的感受是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就企业来说,以前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阶段应该享受什么政策,而且申报的材料也比较繁琐,流程也比较复杂,线上申报又经常报错。总要经历来回,比较浪费时间。
新的8.0版行动方案可以让企业填报的信息尽量简化,还实现了高频事项的线上专业人工帮办的全覆盖,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跟企业的沟通成本和错误率。
汪仲启介绍称,过去几年,上海市持续对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探索,从1.0~7.0,更多提到的是,对标世界银行的标准,关注规上企业,聚焦企业的开办过程……而8.0版行动方案,则是从理念上、举措上都有了新变化,从流程上,不仅聚焦企业开办环节,还包括事中事后的监管,可谓是全流程的服务。同时还关注优化整体服务质量,强调企业感受。
各区竞相“出招”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为了切实提升企业感受,上海各区纷纷创新监管模式、优化保障服务。
2月5日当天,在宝山区,总投资超300亿元的36个年度首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地,其中包括宝山区首个实现“五证齐发”的项目。
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化妆品企业,上海澄穆创新产业中心(一期)项目建设今年将从宝山拔地而起。前不久,依托区级招商服务一体化中心“保姆式”的服务,公司在一天时间内顺利拿到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五个重要证件。
同一天,黄浦区正式发布了“无感监管”试点楼宇项目。区市场监管局与BFC外滩金融中心,来福士广场,上海金光外滩中心,恒基名人商业大厦,德必外滩WE、领展企业广场、上海广场7幢试点楼宇运营方签约。通过数字化手段,监管部门将提升隐患发现和需求采集的精准度与实时性,为入驻企业提供行政指导和政务服务,将监管与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企业“家门口”。
作为民营企业集聚地的普陀区更关注中小微企业的感受,更关心企业现金流的来源。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内,14家银行和1家券商轮流由客户经理值班,“号脉”企业融资困境,匹配银行贷款服务,让“金融活水”更有效触达实体一线。
“以企业感受为导向,从能够为企业做什么,转向企业需要做什么。”普陀区发改委综合改革科科长郭秋实这样理解,“8.0版强调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发挥普陀区融资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小微企业精准匹配银行资源,努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同样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虹口区近年来还推出“虹秒贷”。据虹口区发改委副主任沈敏介绍,建立“虹秒贷”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企业所反映的“融资难”问题,目前虹口区企业的首贷率,从原来的48%提升到了80%。
与此同时,虹口区还对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十分上心,多年来为“虹秒贷”专区的企业,给予了政府50%的贴息政策。
事实上,在8.0版行动方案出台之前,上海市发改委曾开展了多项调研活动,邀请全市20个街镇的书记、主任、镇长等参加座谈,围绕上海街镇营商环境的诸多难点、堵点、痛点展开热议,不少建议也被融入到此次行动方案中。
比如,针对融资困难、司法纠纷等问题,上海多区推出“虹秒贷”、“杨小知”、“有嘉客栈”等一批营商品牌,制定特色产业“一业一方案”。而围绕政策“不好找”、“看不懂”、“不好用”等痛点,今年上半年,上海还将正式上线“惠企政策精准服务”平台,统一归集所有上海市涉企的优惠政策文件,并将所有申报类事项挑出来,帮助企业匹配优惠政策,堪称“政策超市”。
有分析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是将一个公正、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交还给市场主体。汪仲启十分认同这个观点,他表示这与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目标的内在逻辑一脉相承。这一版接一版优化的行动方案,其宗旨是希望市场主体能有活力,而这样的活力能够被看见,能被感受到。
编辑: | 黄涛黄艳琳 |
责编: | 杨龙跃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