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燥热的暑期,不少有出行计划的人都在蠢蠢欲动。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夏天,机票不升反降,便宜了!这对一些人来说无疑是好消息,但对于那些 想着暑期机票 早买早安心的打工人,破防了!
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先下手的网友很生气,因为他们发现,今年暑假,上海直飞日韩的航班价格,整体来了个大跳水,比自己先前买的要便宜很多。但如果要退票,退票费也要两千元,不划算,于是只能自嘲成了大冤种。有博主总结,今年暑假上海直飞三亚,今年也就四五百块钱直飞,北京飞哈尔滨,400出头,北京飞阿勒泰,1080元,而且还是直飞。除了欧洲航线也来“乱刀补贴”。北京、上海、广州直飞荷兰阿姆斯特丹都出现2000多元含税的“白菜票价”。
这让很多人都疑惑不解:不是说今年航空公司要“控收益”了吗?为什么又是说降就降?
其实,细究今年暑假机票便宜的原因,是有多方面造成的。
首先,最重要的是航司供给端做出的调整。今年以来,航司为了抓住恢复的机会,对一些热门国际航线,大幅增加航班运力。尤其是日韩航线,几乎是过度投放,上海到日本的航班已经达到20条,从东京一路卷到熊本,票量大得吓人。
其次,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航司咬牙坚持了半年的票价后,发现自己扛不住了。根据最近三大航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国航、东航和南航相继发布了亏损预警。
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国内、日韩航线,低成本航司和主流航司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第三,从消费者心态上来说,一种观望惯性逐渐在形成。一个简单的出行决策,从“只要有假期就买票”,变成了“先等等,先观望”。当很多人不再提前一个月规划行程,而是临出发前几天,拿着一堆比价软件、蹲点大数据波动。到头来,航司不得不一次次拿出“临期清仓”来应急,养成消费者“只等跳水”的预期,陷入恶性循环。
所有低价机票的背后,其实都是同一个逻辑:“别管赚不赚钱,先把飞机飞满。”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机票价格看上去“便宜了”,但航司和消费者都并没有比去年更踏实。
消费心态一旦失序,这种心理最难修复,这也是航司最怕的。因为原本依赖预售支撑的机票营收模型,一旦出现低价票买得晚,高价票卖不动,整个收益模型就会塌方。所以接下来,航空公司能不能修复这份信任,消费者能不能再对价格有信心,也许要比票价本身,更值得担心。
编辑: | 沈之颖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