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太平洋的绞肉机”的硫磺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最为血腥、同时战略意义非常重大的一场战役。美军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但也拿下了对日本本土进攻的关键跳板,最终加速了日本的溃败、改变了二战的走向。
硫磺岛是小笠原群岛的一部分,如今被日本海上自卫队控制,普通人无法登岛。日本政治家舛添要一在2015年担任东京都知事期间,曾登上硫磺岛参加活动。
在舛添要一看来,硫磺岛战役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战斗,比他想象的要激烈。这场战役中,日本阵亡约2万人,美军的伤亡人数则更多,为约2万6千人。
正是因为伤亡惨烈,拿下硫磺岛这一关键阵地后,美军加大了对日本本土的攻击和轰炸,也下定决心使用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这个不到21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至今还埋葬着上万具遗骸。
作为遗骸收集项目的志愿者,媒体人酒井聪平曾三次登上硫磺岛,他最大的感受是:整个岛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墓地,不知道哪里会有遗骨,行动起来要非常小心。
酒井聪平曾出版过两本讲述硫磺岛战役的书,他之所以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祖父是二战士兵,驻扎地点正是在小笠原群岛。
酒井聪平向记者介绍说,在他爷爷的佛龛里发现了爷爷的军人履历书,上面有写着“母岛”字样。据家人讲,祖父几乎从不谈论战争的事情。后来才了解到,祖父当时是海军士兵,最初驻扎在父岛,之后转移到了母岛。
记者乘船跨越近1000公里来到父岛,这里距离硫磺岛不远,岛上保留很多战争痕迹。
已经84岁的田中善八,长期在硫磺岛、父岛、母岛开展战争遗迹调查活动,对硫磺岛战役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告诉记者,在硫磺岛战役中,日军重要的电报信息,都是从父岛发出的。记者在父岛上找到了一个电报发送基地,保存得非常完好,像这样的遗迹在父岛还有很多。
父岛附近,这艘长约120米、躺在数米深水底的沉船名为滨江号,当年被日本陆军征用来运输物资,后来被美军鱼雷击中,触礁沉没。
岛上,当年的防空洞和掩体还清晰可见,里面还有生了锈的防空火炮;树林中,还可以看到美军轰炸机的残骸。二战中,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就在这里遇险。
战争期间,父岛上出现过严重的物资短缺,一些美军战俘甚至被日军残忍吃掉,战后有日本战犯因此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酒井聪平告诉记者,他祖父当年被饿得只剩皮包骨头,因为身体被饥饿拖垮,战后也只活了十几年。战争遗迹发掘调查人田中善八在调查中也发现了“吃人”的情况。他说当年日本兵都饿得精瘦,如果抓到很胖的美国人,可能会想吃掉。
了解硫磺岛战役这段历史的人们都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悲剧绝不能重演。父岛居民认为,无论是日本,还是世界,都应该把二战当作教训,今后不能再发生战争。
时至今日,日本却拒不认罪道歉,甚至歪曲历史,篡改教材,企图淡化战争罪行。父岛上的遗迹,不仅是战争留下的伤痕,更是对日本错误态度的有力驳斥。它们默默诉说着历史的真相,和日本的有识之士一起提醒着世人,日本的军国主义幽灵仍未得到彻底清算,唯有正视过去,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编辑: | 周缇 |
责编: | 张蕴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