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周时间,模拟大学四年。”这一句宣传语近日在网上引发热议。高考刚过,暑假来临,一些生涯规划机构推出万元“模拟上大学”夏令营,吃住211高校、实操竞选班干部、体验大学生活全流程,却被网友调侃为浓浓“幼升小”味儿。
一边是打破信息差、提前适应大学的期待,一边是对高价游学、焦虑营销的质疑。那么,对这场“提前预演的大学生活”,你怎么看?
记者调查发现,一家北京生涯咨询机构推出8天“大学模拟营”,收费超万元,地点设在某211高校,预计招收近2000人。营员将入住学生宿舍、使用饭卡体验食堂,并参与选宿舍、认识舍友、竞选班干部等流程,课程包括学业规划、人际沟通、模拟面试等内容。
机构称,该营旨在打破信息差,帮助学生找到内驱力、做好大学规划。但不少网友质疑其“本质是换壳游学”,甚至带有浓厚营销意味。
此外,课程背后还推广所谓“大学陪跑服务”,号称可长期指导学业、择业、保研,收费高达数万元,被家长戏称为“学业上的保姆”。
教育专家熊丙奇指出,这类活动实质是大学游学,不是真正意义的“模拟大学”,家长和学生应理性看待,不宜盲目投入。
编辑: | 虞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