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全球瞩目的欧洲央行议息会议结束,与市场预期相反,欧洲央行这次没有立即表态紧缩,欧元因此兑美元大跌。但公众号环球锐评认为,从长远来看,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步伐,已经不远。而且这意味着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受到支撑。
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后,欧洲央行也加入量化宽松的大军。核心政策有两点,一是负利率政策,针对目标是为激活私人部门的融资能力;二是庞大的资产购买计划,每月购买600亿-800 亿欧元的各类债券资产,向市场主动释放基础货币,刺激信用货币的扩张。
在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下,欧元区经济慢慢走出通缩和衰退的阴影。目前,欧元区的核心通胀率保持在1%以上;整体经济稳步回升,今年一、二季度GDP同步增速分别为2.6%和1.7%;失业率也回落到9.1%。在此较好的复苏表现后,市场普遍预期欧洲央行迟早要步美联储后尘,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区间。
虽然这次议息会议的结果,有一些出乎市场预料,但仍然释放出了未来的削减宽松的路径。根据欧洲央行的信息,欧洲央行的购债行动,将继续延长。不过,从2018年1月到9月底,每月购债规模减半,从当前的600亿欧元,削减为300亿欧元。2018年10月之后,目前看来是悬而未决,但不出意外的话,继续削减乃至为零,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也就是说,美元在2018年的缩表与加息行动,其外溢效益,未来有可能被欧元的类似行动所抵消。由于欧元在美元指数的权重中,占有50%以上,因此,欧元对美元的震荡反弹会拉平美元指数。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很大概率会对一篮子货币保持相对稳定,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势,也会得到更好的外部支撑。
(编辑:施蒙纳 余寒静)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