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参评作品推荐表
参评项目:广播消息
子项: 系列报道
作品名称 | 崇明岛鸟农矛盾问题调查 | 语种 | 中文 | |||||||||
制作单位 | 上海广播电视台 东方广播中心 | 播出单位及 频率/频道 | 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 | |||||||||
播出日期 | 2024年4月4日至6日 | 播出时间 | 4日7时39分55秒 5日7时34分36秒 6日7时38分51秒 | |||||||||
播出栏目 | 990早新闻 | 初评单位 |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 | |||||||||
作品时长 | 12分09秒 | 主创人员 | 主创:俞承璋;编辑:向晓薇 | |||||||||
作品链接和二维码 | 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48927654 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48941795 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48957819
|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 阿基米德APP | |||||||||
播 数 据 | 新媒体传播平台网址 | 1 | ||||||||||
2 | 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48941795 | |||||||||||
3 | ||||||||||||
阅读量 | 12.5万 | 转发量 | 点赞数 | |||||||||
收视率 | 电视作品需在此栏填报 | 收视人次 | 电视作品需在此栏填报 | |||||||||
参评 作品 简介 | 2024年,上海崇明岛东滩候鸟栖息地成为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级生态岛”的成色越来越足。但随着环境改善、候鸟增加,崇明岛上尤其是靠近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农村地区,保护鸟类和发展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日渐突出。记者敏锐抓住这一线索,前往崇明蹲点调查采访鸟农冲突不断的深层原因,并寻求缓解鸟农矛盾的相关方案。 这组报道打破了“生态保护”常规新闻报道的理想化叙事,揭示生态保护政策落地过程中对基层农民生计的冲击,体现了新闻作品强烈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同时,引导公众从以往“环保”的单一视角,转向更复杂、更包容的生态治理思维,推动形成多元共治、利益共享的生态治理理念。这组报道还揭示出当前生态保护政策在补偿机制、法律边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空白,为政策完善提供现实依据和舆论推动力,为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提供了可操作的破题思路。 | |||||||||||
推荐 理由 | 这组报道以客观、多维度的方式,揭示了崇明岛鸟农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推动保护鸟类工作和发展农业生产从“对立”走向“共生”,展现了主流媒体在复杂生态议题中搭建沟通桥梁、推动制度改进的公共价值。 报道播出后,引发各方关注,也引起了上海市有关部门重视。报道在广播端市场份额为45.06%,居上海广播收听市场同时段第一,收听率为6.22%,3天共计触达304.2万人次。作品在蜻蜓、喜马拉雅和阿基米德上的点击收听量达到16.17万次。 | |||||||||||
参评及初评单位签字盖章 | 参评单位领导签字: 初评单位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请加盖单位公章) (请加盖单位公章) | |||||||||||
参评单位 联系人 | 王丽芳 | 电话 | 021-62780163 | 手机 | 13917862684 | |||||||
电子邮箱 | 2268744947@qq.com | |||||||||||
地 址 |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1376号广播大厦 | 邮编 | 200051 | |||||||||
注:此表由参评单位填写,节目文字稿另附。
在东滩鸟类捕食区域扩张的态势之下,崇明岛上的农民被迫采取各种防鸟措施,投入大量额外成本,保护自己的生产成果。一些措施虽然比较有效,却容易导致“鸟为食亡”。请听系列报道《崇明岛鸟农矛盾问题调查之二 :无奈的防护》。
崇明崇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养殖经济附加值较高的清水大闸蟹和长江鮰鱼,说起防鸟,理事长陆瑜打开了话匣子。
【因为我们这里在保护区边上,我们最原始的时候怎么驱赶呢?买鞭炮,买锣,敲啊!赶它走。后来我有一次跟候鸟保护区的领导也说了,我说,“你们保护了,我们就受苦了。这个问题怎么来解决?”】
直到大型防鸟网开始推广,崇明岛上的水产养殖户才松了口气。记者在崇明惠康水产养殖基地看到,许多鱼塘、虾塘、蟹塘都严严实实地罩上了天罗地网。惠康合作社理事长顾伟康介绍,网能够防止鸟降落水面,水底下的鱼虾蟹就安全了。
【因为我们水产养殖说白了投下去的钱不是一点点,一年的投入一亩地大概的资金基本上在8000到10000块。要是不做这个防护措施的话,我们可以被鸟吃得颗粒无收。】
顾伟康说,建设这些防鸟网,平均每亩需要额外投入约4000元,崇明区农委补助一部分。防鸟网的支架可以长期使用,但是网每三年要换一次,成本每亩约1000元,需要养殖户自己承担。防鸟网的网眼大小非常有讲究。
【太密了,经不起台风,一吹马上就坏掉;太稀了,也起不到防护的作用,只能是控制在7公分左右。我都试过了。10公分的,鸟钻来钻去,随心钻的,那么控制在7公分,难得有个把鸟,喉咙、翅膀卡住在上面。】
如果鸟没死,顾伟康会把鸟从网上取下来放了,如果鸟死了,就只能向附近林业站报告后按规定处置。万一鸟的尸体挂在网上没有及时发现,附近爱鸟人士就会投诉举报。
在东滩附近种粮食的百农农业负责人朱波则面临另一种防鸟困境。
【我们自己有十几台无人机,用这个无人机去追,它追到东头飞到西头,吓个一两次,吓得了它的,时间长它就不吓了,它知道这个东西对它没有伤害的。什么都想过了,就是搞不掉,除非像十几年前用药把它搞掉,但是这个不行,犯法的!】
无奈之下,朱波只能对鸟实施“缓兵之计”,就是粮食成熟时先收割最靠近东滩保护区的地块,故意留下部分稻谷给鸟吃,然后由近及远抓紧收割。
【让野鸭子在里面先待一会儿,它有得吃,待在里面不走了,吃吃玩玩可以好几天了,它不会再去影响到别的水稻去了,然后我再去收别的地块。】
不过当下朱波面临的难题是冬小麦开春返青,他在田块四周拉起了很细的渔线防鸟,保护麦苗。
【因为你麦秧吃掉了就没了,还是要用最土的办法,就是用线拉,然后那个保护协会看到了以后就一直在东滩盯着。他说,“你这个线拉了也是犯法的”,但是我说“我们法律上没有规定的,我就是保护我的庄稼,那有什么办法呢?”】
然而前不久一则东滩鸟类挂住防鸟渔线导致死伤的新闻让附近农民感受到了压力。就在今年4月1号“国际爱鸟日”前夕,长期在东滩保护区从事鸟类保护工作的姚望发现,附近的防鸟渔线几乎都不见了。
【我们上周三的时候刚刚进行了最新的一次农田调查,就是说保护区周边农田的绝大部分的那种防鸟的渔线已经被拆除掉了。】
以上由记者俞承璋报道。
上海新闻广播《990早新闻》,2024年4月5日7时34分36秒 至 7时38分53秒
| 编辑: | 张博忺 |
| 责编: | 朱永斌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