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伦敦进行磋商后,近两天又有不少新的细节消息传出,到底透露出什么样的信号?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谈判一共进行了两天,根据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最新说法,第一天谈了10小时,第二天14小时,谈到半夜才离开。他还说,将近25个小时都和中方代表待在同一个房间里,没谈别的内容,就在努力推进工作。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则用“专业、理性、深入、坦诚”这四个词汇描述了双方的沟通过程。他表示,双方原则上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号通话共识,以及日内瓦会谈共识达成了框架。
从这些表述来看,这次谈判谈得很深入,也比较辛苦,并且触及了很多具体的问题。
至于谈判的结果,中方的表述是“原则上达成了框架”。这是什么意思呢?换成大白话来说,就是说在大方向上双方都基本同意了,但具体的细节和内容,后面还要再讨论。
美方的反馈也很积极。11号,卢特尼克接受CNBC的采访时,我数了一下,他一共讲了十来遍“感觉好极了”。此外,“positive积极”这个词,他说了18次,说双方态度很积极,谈得很积极,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而去等等。
态度积极当然是好事,这说明双方都有意愿稳住两国的经贸关系,但这其中,还有两个具体的关键问题待解。
第一,就是关税问题。今年4月以来,美方对华滥施关税,从34% 到84% 再到125%,这导致了如今的困难局面。那现在,美方就需要把这些滥施的关税给减回去,而根据日内瓦的会谈的共识,中美会相互取消91%的关税,暂停实施24%的关税。
在采访中,卢特尼克也确认会取消这些对抗措施。结果,美方记者追问说,“真不会变了吗?我们可以这么说吗?”卢特尼克回答说:“你绝对可以这么说”。
美方记者的提问,其实点出关税问题的另一个关键,那就是美方到底有没有落实的诚意,因为他们此前,已经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很多次了。甚至在日内瓦会谈之后,美方又出台了不少对华的限制措施。
所以,在这里,我也想说:比谈判共识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说到做到。谈好的协议,如果不遵守,又有什么用呢?按照美方之前的行为模式来看,这次伦敦谈判的共识,他们又会不会反悔呢?虽然希望他们不会,但我们也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反过来讲,我们也没有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谈判上。谈判,当然是符合中美的共同利益的,也可以摸清楚美国的一些想法,但发展从来还是要靠自己。
第二,是出口限制问题。从美方这两天透露的各种信息来看,他们特别特别在意的一点,就是希望中国恢复对美的稀土和磁铁出口。其实,此前外媒就普遍认为,稀土是中国在谈判中的重要筹码。这还真没说错!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国产业界可谓叫苦不迭。
但大家也知道,出口限制的始作俑者,其实是美国,他们在芯片、设计软件等等领域,一直对华“卡脖子”。现在特朗普政府可能想通过放松部分芯片出口来换稀土资源,但关键是,美方要真正撤销那些损人不利己的消极操作,才能让两国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潜力释放出来。
最后,我想再强调几点:
第一, 中方对待磋商是有诚意的,也是有原则的,中国人一向言必行、行必果。
第二, 美方应实事求是看待取得的进展,撤销对中国实施的消极举措。
第三, 如果美方再次反复,随意“甩锅”,责任归属,大家一目了然。
编辑: | 楼崇星 |
责编: | 王勇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