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新闻放大镜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低价课程成消费陷阱 监管合力难在哪里?

2025-03-17 15:17:00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彭晓燕  陈昱卉  翟静

近年来,0.99元的书法国画课,1元的声乐课等低价课程受到消费者欢迎。不过,这些让人感觉很“香”的低价团购课背后,往往藏着不少陷阱。很多人本想花低价薅羊毛,结果却发现课程内容质量与预期不符,遭遇消费维权难题。



那么,所谓的低价团购体验课,都有哪些套路?又暗藏哪些消费陷阱?


近日,四川德阳的王女士因为对舞蹈感兴趣,在网上查询到当地一家舞蹈培训机构推出团购低价体验课,到店咨询得知,198元的低价体验套餐包含8次课,有爵士等4类舞种。一节课折合20多元,王女士准备付款时,销售人员却引导王女士不要在网上团购,而是按团购价格直接转账给店里。一周后,王女士去上了第一次课,在销课环节却发现,上一节课要销两次课时,在与商家协商过程中,销售人员又向王女士推销起了3000多元的年卡,并声称办了卡后,体验课可以免费。王女士随后提出,想要退卡退费,但遭到了商家的拒绝。无奈的王女士通过相关渠道向消协等部门进行了投诉,目前正在等待相关部门的处理中。



那么,商家是如何层层套路王女士这样的消费者呢?我们一起来复盘一下。首先,商家用低价引流,然后消费者会发现货不对板,就当消费者找商家理论时,商家开始诱导消费者办理年卡,当消费者办好卡后,商家又会声称预付费年卡无法办理退卡。整个过程可以说是把消费者玩弄于股掌之中。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市面上的令消费者反感的低价体验课,通常分为两类,一种是本身课程内容质量和成本就不高,商家用低价进行推销,另一种是商家用低价来引流,结果消费者到店使用时发现存在种种限制条件和障碍,或者到店后被推销购买更多价格更高的课程。但办卡容易,退卡却面临各种困难。



原本应该让利于消费者的低价体验课,如今却演变成许多商家掏空消费者钱包的惯用套路。除了常见的健身房团购、办卡陷阱,影楼艺术写真“套餐刺客”也十分常见,号称只要1399元的摄影套餐,实际上赠送的只是基础造型,服装 头饰 都要额外加钱。此外,低价家电清洗 也是常见的套路,宣称空调、冰箱、洗衣机,三大件 深度清洗仅需99元,但清洗人员上门后却不断编造理由加价。



这些商家在宣传时模糊甚至隐瞒关键收费信息,实际上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此外,“先低价引流、后强制绑定、再二次收割”,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消费的行为,明显违背商业道德。类似事件不在少数。在某投诉平台上,记者以“团购课”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有800多条相关投诉,其中不少都是聚焦在团购课体验差,体验时被诱导消费等问题。而换了个关键词"体验课"搜索时,投诉案例量更是高达1万多条,涵盖了全国各地,线上线下的各类兴趣培训班。



事实上,针对这类预付式消费,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就正式出台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司法解释。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部分商家存在过度劝诱,甚至欺诈营销等行为,消费者自付款之日起七日内有权请求经营者返还预付款本金。


在严格的监管下,低价消费陷阱为何屡禁不绝?想要真正杜绝低价团购课背后的陷阱,各方还需要哪些方面形成合力来对乱象进行监管?律师游云庭在今天接受看看新闻Knews采访时表示,消费者购买团购套餐或团购低价课程时切勿绕开平台。如果商家引导消费者绕开平台,要求消费者直接将钱款转给个人的,消费者有权拒绝。因为一旦脱离了平台的监管,后续发生任何问题平台不会担责。此外,消费者团购好商品到商家进行消费时,如果商家要求涨价或者对消费者提出其他要求,消费者也有权拒绝。



针对一些商家假借低价团购诱导消费者充值的行为,游云庭表示,确实不少商家存在先用低价引流、后强制绑定、再二次收割这样的情况,虽然存在界定模糊的灰色地带,但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消费的这种行为明显违背商业道德。对于这些行为监管部门应采取具体措施进行根治,比如开设监管的账户来管理帐号预收款,防止商家卷款跑路。只有在严格的监管下,才能让复杂的引流方式都难以遁形。


此外,游云庭还表示,作为消费者,也要有一定的反套路意识。要杜绝低价团购背后的陷阱,消费者要保持一定的清醒的头脑,不要贸然进行大额充值。在进行充值前要详细了解合同条款内容,对于一些远低于市场均价的产品,应警惕“先免费、后收费”的消费陷阱。




编辑: 陈昱卉 翟静
责编: 彭晓燕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团购推销消费者预付式消费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21
哪些外国领导人将参加九三阅兵?外交部回应
蓝厅之声2天前
00:39
个人养老金领取新规来了 9月1日起新增3种情况
时讯3天前
02:44
医学奇迹!上海医生成功救治罕见“身首离断”患者
东方新闻眼3天前
00:09
已抵达美国 泽连斯基喊话特朗普:不能重蹈覆辙
时讯2025/08/18
00:11
一审宣判!廉江残杀邻居3人精神分裂症凶手死刑
时讯2025/08/18
00:12
廉江一家三口被杀案一审宣判:死刑立即执行
案件聚焦2025/08/18
00:08
廉江案受害者丈夫:小儿子睡梦中侥幸逃过一劫
案件聚焦2025/08/18
00:07
多名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 外交部:严正交涉!
时讯2025/08/16
00:54
“亮证”事件最新后续:6名公职人员被追责
时讯2025/08/16
00:53
锦江乐园改造更新方案公示 摩天轮将归来
看呀STV2025/08/16
00:09
官方通报“亮证女司机”处理后续 多人被问责追责
时讯2025/08/16
00:08
特朗普称将筹备俄乌会晤 能否达成协议取决于乌克兰
看现场2025/08/16
00:08
特朗普再谈俄乌领土交换 并将以最高礼遇接普京
时讯2025/08/15
01:57
普京和特朗普会晤 为什么选在阿拉斯加?
环球交叉点2025/08/15
00:08
石破茂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 小泉进次郎参拜
时讯2025/08/15
00:07
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新良将军因病逝世 享年89岁
时讯2025/08/14
00:41
从“大同订婚强奸案”看“内蒙古婚内强奸案” 律师解读
时讯2025/08/12
00:15
“性行为同意”成争议焦点 律师推荐男性做到3点
案件聚焦2025/08/12
00:07
内蒙古婚内强奸案开庭 男方律师:婚内不存在强奸
案件聚焦2025/08/12
16:08
高管遭性侵后整理232页证据 获国内首次工伤认定
叩击2025/08/08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