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外卖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2月,京东外卖高调官宣外卖业务,与美团打起了口水仗,4月底,淘宝将“小时达”业务升级为“闪购”,接入饿了么外卖服务,加入了这场“外卖大战”。激烈竞争之下,消费者、骑手、商家的实际感受如何呢?
“给你放到21号柜子里面了。”外卖骑手焦急道。
中午时分,骑手们开始了飞奔送餐状态。前不久,美团、京东和淘宝闪购,三个外卖平台不停“撒券”,红包、补贴活动一个比一个诱人,少的减8元、10元,多的能减20元,甚至还有免单。网友下单不停,外卖骑手的单量多到来不及跑。
消费者纷纷表示:“我在京东点外卖,差不多一单饭也就十块钱,然后奶茶就是个位数。”
“一个平台一天可能只能领一个大额的券,中午用美团,晚上就用京东。”
从2月,电商巨头京东强势入局外卖,和美团打起一轮轮的“口水仗”,随后淘宝又携手饿了么入局“闪购”,掀起了新一轮“三国杀”外卖大战。平台各自号称投入了“百亿”“千亿”“超百亿”的补贴,于是,一分钱的奶茶、五块钱的咖啡,消费者薅它没商量。有网友调侃“太便宜,奶茶喝到血糖都高了”。
4月22日,上线50多天的京东外卖订单量突破1000万。5月5日,仅上线六天的淘宝闪购,当日订单也突破了1000万单。平台“爆单”,配送单量井喷,各平台还悄然提高了配送单价,来吸引骑手优先跑自家平台的单。
“跑单价涨了,每天能多挣百来块。”有骑手很高兴。也有骑手诉苦:“单量提升太多了,当日早高峰遭遇严重超时——8单中6单超时,被扣罚30元。”某外卖站点负责人表示,每个人单量都能上个5%左右,配送单价增长能在一块多。
“三巨头”大战,还“卷”到了商家佣金,大家纷纷出台低佣金政策,来吸引新商户入驻。饿了么某区域经理介绍,5月新入驻的店,前200单,可能只抽佣7.2%,这个钱会在6月份返还。京东则推出了免佣金政策回击: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品质商家,全年免佣金。
那么,忙到起飞以后,商家实际到手的收入有变化吗?
某奶茶店合伙人张先生展示订单介绍:“单量增长三四成,实际到手反而减少。参与补贴活动导致毛利率压缩,部分订单利润率是亏损的。”这家奶茶店算了一笔账,要参与补贴活动,各平台要求商家必须让利;而在让利后,门店售价十几元的一杯奶茶,顾客支付10元左右,商家到手大概在6元多。再扣掉食材、房租、人力等成本,利润所剩无几。但为了能在平台赢得流量支持,奶茶店只能顺应大潮。
事实上,这样砸钱圈地的“平台大战”并不算新鲜事。早年间的共享单车、网约车等都有过平台砸钱抢占资源的操作,十年前的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同样也曾打过一仗。而在平台基本完成跑马圈地,生死已定之后,各种补贴就会快速缩水。上海财经大学副院长崔丽丽指出,用户与商家对补贴的短期性要有清醒认知——这种烧钱模式不可持续。
确实,这一次的外卖大战就来自于京东宣布,要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随后,美团、饿了么也相继推出社保相关政策,并优化配送时长、计价算法等,引发了对于骑手福利保障的社会热议。骑手们表示,确实希望保障好一点、待遇好一点,能让他们多挣点钱,同时也希望算法推算的时长不要卡那么死。
在业内人士看来,充分竞争不是坏事,想要解决或改善行业里的一些通病,通过“外卖大战”,或许是一个好机会。崔丽丽强调,外卖产业生态链需要商户、平台、骑手与监管部门协同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余飞跃也指出,大规模竞争加速了骑手保障政策落地速度。
外卖大战促使平台从单纯追求速度转向关注多方利益平衡,这种竞争也许能倒逼行业建立更健康的游戏规则,如保障骑手权益、规范商家服务标准等,推动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责任的平衡,让各方都能从中受益。
编辑: | 陶余鑫张予洋 |
责编: | 虞之青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