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泰联合打击网赌电诈又有重大进展!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17日夜发布消息说,缅甸当局当天查获273名非法入境的外籍人员。当局在克伦邦妙瓦底-水沟谷和KK园区等地查获这些外籍人员。
消息说,缅甸、中国和泰国代表17日在妙瓦底举行三方会谈,以迅速推进移交外籍人员工作。会谈讨论了落实严厉打击电信诈骗制度、铲除妙瓦底地区电信诈骗犯罪窝点、将涉案人员移交相关国家等事宜。
此外,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和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接连发布消息称,中方近期分别与缅方、泰方就合作打击网赌电诈犯罪深入沟通,希望下阶段更加紧密合作,加大行动力度,彻底铲除有关严重危害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的跨境犯罪。
此前,中国籍演员王星经泰缅边境被送入缅甸妙瓦底“阿波罗”园区,随后又被贩卖至多个电诈园区,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也由此再次拉开三国联合打击电诈犯罪的行动。
2月5日,泰国开始对泰缅边境的缅甸地区断网、断电和断油。此次断电行动切断泰国五个对缅供电点供电,涉及缅甸妙瓦底等与诈骗团伙活动密切的地区。
次日,61名缅甸妙瓦底电诈园区受害者被解救,其中包括39名中国人,缅甸方面在泰缅边境将这些人员移交给泰国当局。随后,缅方加大力度,陆续有人员被解救、遣返。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鲍志鹏介绍,当前中国与缅甸、泰国等域内国家联合打击跨国电信网络犯罪活动主要通过警务联合执法进行,我国警方负责前期侦查和搜集相关证据,当地警方抓捕电诈人员并将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移交我方,再由我国警方负责后续审讯,最后移交司法机关起诉和审判。
鲍志鹏说,在此轮联合执法中,中缅泰三国分工明确。具体来说,中方向泰方和缅方提供大量电诈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信息、名单等;泰方除了采取“三断”措施之外,积极配合接收来自缅甸的电诈犯罪嫌疑人以及被诱骗人员;缅方也在持续地进行清理电诈园区以及移交相关人员工作。目前来看,双多边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此前在缅北地区开展的中缅联合执法行动当中,缅方出现“重移交人员、轻移交物证”的情况。此轮执法行动当中,如何有机结合移交物证和移交人员,是三方共同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精准定罪和精准打击。
事实上,妙瓦底的人口贩卖和电诈犯罪由来已久。
妙瓦底位于缅甸东部克伦邦,与泰国接壤,由地方武装控制。专家介绍,缅东电诈难以根除,原因就在于动荡的政治社会局势形成了“犯罪洼地”效应。而首要的打击难点在于跨境犯罪,调查取证、落地抓捕等存在较大难度。泰国成为缅东电诈“中转站”,主要是因为泰国旅游业发达,国际人口流动较大,为诈骗提供掩护;其次,泰国湄索与妙瓦底仅一河之隔,跨国交通便利,且远离我国边境,把园区转移到妙瓦底大大提升了犯罪安全系数。
王星案发生后,对泰国旅游造成不小影响。随后,泰国实行“三断”措施,力度空前。但是,为了逃避打击,不少电诈园区已配备了小型燃油发电机,甚至使用了“星链”设备,“三断”措施有震慑作用,但对园区的电诈活动并没有起到根除作用。此外,对缅甸的电、油、网络供应本身也在为泰国提供财政收入,“三断”行动涉及到多方利益,持续时间多长还有待观察。
鲍志鹏表示,彻底铲除网赌电诈“毒瘤”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打击跨国电诈的警务执法往往还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国际法等其他问题。面对复杂的政治因素,需要尽量减小对其负面影响,这样有利于联合执法行动取得更加积极的效果。第二,在移交电诈犯罪嫌疑人的过程当中,关键是能否将主要的幕后犯罪集团头目绳之以法。如果仅仅移交无实权的一般电诈犯罪嫌疑人,整体执法效果有限。第三,要警惕涉诈人员向不同地区转移、流窜。近年来,在持续打击下,涉诈人员的生存空间受到明显挤压,呈现出向不同地区转移、流窜的迹象。比如说,妙瓦底的电诈问题解决了,但犯罪团伙若又向缅甸内陆甚至向泰国、柬埔寨等其他东南亚地区国家进行转移的话,势必增加后期联合执法的难度。
编辑: | 翟静 阮丽 |
责编: | 崔信淑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