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黄仁勋在访谈中,亲口承认公司在中国遭遇了“归零式”退出。他说,英伟达现在100%离开了中国市场,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95%跌到了0%。
过去几年,为保住市场,他可没少来中国奔波,如今看来,终究是“跑断了腿,但跑了个寂寞”。那为什么会这样?英伟达经历了什么?这又会如何影响中美AI竞争呢?
▎95%→0%,英伟达经历了什么?
2021年前后,英伟达在中国高端AI芯片市场堪称“绝对王者”。市场份额,就是黄仁勋口中95%,其A100、H100等旗舰产品,是各大模型训练的“标配”,地位无可撼动。
庞大的市场当然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以2022年为例,中国区营收贡献了英伟达全球总收入的27%,是其最大、最重要的海外“钱袋子”。
但就在英伟达大赚特赚的时候,华盛顿的决策者们却如鲠在喉,他们核心焦虑在于:如果持续给中国供货,就有可能导致美国在“AI竞赛”中优势不再。而在AI竞争中胜出,可能意味着未来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的全面领先。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理解这件事,把AI竞赛,看成是一场赛车比赛。打造最强赛车的核心在于引擎,而AI的“引擎”呢,就是芯片。当成千上万的芯片协同工作时,能爆发出驱动AI模型所需的“洪荒算力”。
当然,在美国政府的战略棋盘上,商业逻辑必须为地缘竞争让路。于是,“出口管制”就成了美方的首选武器,他们意图通过切断先进芯片的供给,来迟滞中国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发展。
而这个“管制”的过程,就像一个不断拧紧的“水龙头”:
2022年10月,美国对高端芯片实施对华出口管制,英伟达,只能走起了“折中”路线,将原本销售A100、H100等芯片,“调整”为A800、H800。
2023年10月,管制升级,A800、H800也被纳入禁运名单。英伟达只能再次“削足适履”,推出性能更低的H20、L20等芯片,专供中国市场。
英伟达在中国区的营收占比,也一路下跌,从高峰时的20%多,一路跌至2024年的13%。
但这还没有完,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再度拧紧对华芯片出口的“水龙头”。2025年4月,管制再升级,连最后的“细流”H20也被限制了。
但这一次,英伟达没有继续推出“降级版”芯片,而是选择直接说服特朗普。
▎黄仁勋如何说服特朗普?
7月10日,在启程前往中国的前一天,黄仁勋去了白宫,见了特朗普。
综合各方消息来看,黄仁勋说服特朗普,靠的是两大逻辑:
首先,当然是赚钱。摆在英伟达面前的,是一个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市场,而根据美国政府和芯片公司达成的15%的上缴协议,这有望给美国政府带来几十亿美元的税收。
第二,则是一套“温水煮青蛙”的战略构想。说白了,就是通过持续供货,让中国的AI发展,受制于美国的“算力枷锁”。而且一旦形成这种路径依赖,中国的芯片企业,还会因为缺乏市场而发展缓慢。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便可持续领跑,最终锁定胜局。
这两大逻辑,显然说服了特朗普。会面后几天,英伟达便获批恢复H20的对华销售。
▎ “依赖”理论,为何一厢情愿?
但坦白讲,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依赖”理论,有点一厢情愿了,且充满了战略上的傲慢。它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中国,难道会一直待在“温水”里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面对美国的“明牌”,中国开启了“纳秒级追赶”。
首先,政策和资金必须拉满。国家队“大基金三期”以3440亿元注册资本登场,千亿真金白银实实在在投入。我想,国家就是在用这种“大手笔”表明态度:芯片这一关,必须闯过去!从芯片的设计、制造到材料,全产业链系统布局,全力攻克“卡脖子”的环节。
与此同时,国产AI芯片也迎来了一场“百花齐放”式的突破。以华为昇腾为代表的国产芯片异军突起,寒武纪、海光等芯片公司也快速成长,在不同领域推出了有竞争力的产品。虽然说本土芯片和英伟达的旗舰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已经可以满足国内市场很大一部分的需求。
面对这样持续加速的追赶,黄仁勋也承认,美国的领先优势,并不多了。他表示:“总体而言,我们领先优势并不大。中国在能源方面领先我们。我们在芯片方面有较大优势。他们在基础设施方面跟我们差不多,在人工智能模型方面也跟我们不相上下。我们的模型总体上更好,包括OpenAI、Anthropic、Gemini,但是他们的开源模型领先于我们。”
而7月底的“网信办约谈”事件,更是压垮英伟达在华销售的最后一根稻草。涉事的H20芯片被曝存在隐蔽后门,可以被远程操控或截取数据。虽然英伟达方面表示,芯片不存在后门,但疑虑难以散去。目前,部分共和党议员正在推动立法,要求在美国芯片中安装追踪器。
所以综合来看,英伟达在华份额归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芯片性能缩水,安全存疑,再加上国产替代的强势崛起。
而从垄断到退场,其“归零”之旅,也不过短短几年。非常有意思的是,黄仁勋自己,恐怕也早有预见。
黄仁勋在采访中表示,“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可能伤害美国,甚至会更严重”;“美国在急于推出对他人有害的政策之前,或许应该后退一步,反思一下哪些政策对美国有益。”
如今,这些话一语成谶——封锁确实给中国带来了困难,但也成了我们最强的“磨刀石”,逼出了自主创新的“中国速度”。英伟达的“归零”,是地缘政治变化下的一个典型案例,生动演绎了什么是战略短视导致的精准反噬。
编辑: | 楼崇星 |
美术编辑: | 金礼玮 |
责编: | 王勇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