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的关税战刚刚告一段落,又一场贸易战悄然开打。
从太阳能产品,到电动汽车;从华为中兴的科技产品到普通小包裹……近期,欧洲对华的各类出口限制措施不断“推陈出新”,甚至扬言要使用贸易“核武器”。
这是眼看着特朗普“志得意满”,也想“努力”从中国身上找补一些?恐怕是找错了对象!

欧洲变了
一场“安世之乱”,让欧洲差点“闪了腰”,但似乎他们并没有接受教训。最新的消息是,由于担心“大量来自中国的小型电商包裹冲击本地企业”,欧盟计划在2028年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而法国希望将这一计划提前两年实施。
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12日,法国财政部长莱斯库尔在与欧盟各国财政部长会晤前表示,他希望关税上调能“尽快在2026年生效,甚至在2026年年初实施”。
过去,我们和美国斗,欧洲中立,有时候跟我们好,有时候跟美国好。主打一个左右逢源,不轻易站队。如今,连加拿大、澳大利亚,这种跟美国最亲近的“五眼联盟”国家,在特朗普的贸易大棒下都开始对我们示好了,但欧盟却宁愿两线作战,同时与中国、美国产生贸易摩擦。
究其根本,是欧盟正在把所谓的安全和经济绑在一起,而且界限越来越模糊。在部分欧洲政客看来,中国与欧盟迟早会爆发贸易摩擦,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那么倒不如趁着己方拥有战略主动权之时“先发制人”,打中国一个措手不及,说不定能换取更多的好处,尤其是稀土。

画虎不成
说来也挺有意思,欧盟表面上对中国稀土依赖焦虑得不行,背地里却不得不承认: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方案。据知情人士透露,虽然欧盟一直在跟中国商量,希望能搞个“绿用证”,让欧洲企业能稳定进口稀土,但这事说白了还得看中国脸色。
尽管如此,欧盟居然还有闲心给中国企业添堵。最近,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五矿资源收购英美资源集团巴西镍业务展开深入调查。理由是,这笔交易“可能削弱欧盟不锈钢产业的竞争力”。
这已经不是欧盟第一次这么干了,今年以来,他们对中国企业的限制措施一个接一个,从黑名单到关税威胁,样样不落。
用官方的话说,这就是“教师爷”做派,用网友的话说,则是“本事不大,嗓门不小”。那么问题来了,欧盟哪来的勇气这么玩“双标”?恐怕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都说国内某大省“散装”,其实欧洲更散。比如,德国想着自家的汽车产业,法国惦记着奢侈品出口,东欧国家还指望中国的投资。
中美之间虽然吵得凶,但人家该谈的时候还能坐下来谈,这是有谈的底气。反观欧洲,安全攥在美国手里,经济又不得不仰仗中国。
硬,硬不起来;软,又不甘心。所以,如今的欧洲陷入了一个怪圈:越弱势越要装,越装越弱势。

中国如何应对
中欧历来保持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2024年,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
然而,欧盟中国商会最新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超8成受访企业认为,欧盟当前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增高”。可见,欧盟这种“经贸上要好处,政治上搞挑衅”的两面派做法,严重损害了中欧互信的基础。
最近,中国在安世半导体事件中稍一出手,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汽车工业就一度面临停产威胁。欧洲企业真切切感受到了供应链断裂的寒意。这不再是远期的战略风险,而是迫在眉睫的生产危机。
当然,中国还是希望欧方应当把“安全焦虑”的冲动转化为“有理有据、有节有度”的制度对话,为长期共赢放下短期拉锯。中方的政策意图一以贯之:愿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前提下解决问题,在法治与规则的框架内化解分歧。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美欧作为世界三大经济体,在相互依赖的全球经贸格局中,没有谁能靠讹诈获利,尊重彼此核心利益、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分歧,才是唯一可行的正道。
| 编辑: | 秦扬轲 |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