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晚,此前感染了“食脑虫”狒狒阿米巴原虫的6岁男童妈妈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封“君宝贝和妈妈的感谢信”,感谢信中称孩子:“生命留在6岁8个月”“感谢君宝坚持了那么久”,结尾称“很抱歉大家一直在等我更新好消息,可是一次次都让大家失望了。”8月12日,孩子母亲心情十分低落地透露,目前在处理孩子后事,暂时不需要帮助。
今年6月,孩子妈妈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孩子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通过腰穿脑积液的检查,检查出来狒狒阿米巴原虫。
对于为什么感染,男童妈妈表示,目前想到的就只有6月6日在学校打水仗和4月13日在公园里捞鱼,没有去过别的地方。
7月2日,孩子妈妈通过社交平台再次发文,她称张文宏医生和感染科的专家将进行会诊。8月7日,孩子妈妈发文称患儿已在PICU27天。
据了解,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情十分凶险,病死率高达98%。目前还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研究员卢艳介绍,“食脑虫”并非肉眼可见的虫子,而是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等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的俗称。此类寄生虫存在于淡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可通过鼻腔、口腔或皮肤伤口侵入人体。因其致病过程凶险,可能引发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脑炎等,带来脑组织损伤,被俗称为“食脑虫”。
数据显示,我国迄今累计报告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病例仅40余例,属罕见的寄生虫病。
编辑: | 范燕菲 |
责编: | 陈怡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