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大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
2024年度参评作品推荐表
参评项目:广播现场直播
子项:
作品名称 | 无处安放的消防喷淋! 实事项目如何双向奔赴? | 语种 | 中文 | ||||||||
制作单位 | 播出单位及 频率/频道 | 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 | |||||||||
播出日期 | 2024年12月20日 | 播出时间 | 11时05分00 秒 | ||||||||
播出栏目 | 民生一网通 | 初评单位 |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 | ||||||||
作品时长 | 45分56秒 | 主创人员 | 集体(主创:常亮、朱颖、蔡雪瑾、高嵩、李仕婧、迟迅、姚轶文、顾隽㛃;编辑:陈霞、曹旭、孟诚洁、魏颖) | ||||||||
作品链接和二维码 | https://m.ajmide.com/m/audiohistorydetail?phid=82861682&ajmdShareChannel=8 |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 话匣子视频号、阿基米德客户端 | ||||||||
播 数 据 | 新媒体传播平台网址 | 1 | https://m.ajmide.com/m/audiohistorydetail?phid=82861682&ajmdShareChannel=8 | ||||||||
2 | https://m.kankanews.com/detail/m9wB6GpkOwn | ||||||||||
3 | |||||||||||
阅读量 | 792万 | 转发量 | 45万 | 点赞数 | 15万 | ||||||
收视率 | 电视作品需在此栏填报 | 收视人次 | 电视作品需在此栏填报 | ||||||||
参评 作品 简介 | 临近年末,上海市虹口区由政府出资为老旧高层居民楼免费安装消防喷淋这一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却无法完成,原因在于推进过程中遇到居民反对。《民生一网通》节目就此展开直播讨论。居民代表、社区干部、政府工作人员、媒体观察员、谈判专家和消防救灾专家等以“楼道现场+小区议事厅+演播室”三方联动的形式,剖析症结所在,探讨解决之策。回溯整个过程,明显前期沟通时存在信息不对称。讨论从“居民质疑是否一定要装消防喷淋设施”这“一件事”延展到“当个人利益和公共安全产生冲突时,如何协调解决”这“一类事”,层层递进。不但在居民和政府间搭建了一个沟通议事平台,也通过开放形式汇集多方智慧,为切实解决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本期节目引发广泛关注,广播端平均收听率2.37%,市场占有率27.1%,触达人群92万人次,电视端收视率2.36%,收视份额13.855% ,触达人群86万人次,在看看新闻、阿基米德客户端,及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第三方平台的总浏览量近800万。 | ||||||||||
推荐 理由 | 本期节目接地气,贴民生,围绕明明出于民生利益、好事却没能办好的典型案例展开深度讨论,获得高度关注,取得切实成效。节目以“全直播态”直面真问题的同时,搭建多方沟通对话平台,逐一厘清矛盾,找准症结。讨论就“很多社区工作,本质就是一个沟通协商问题”形成共识,并由此及彼,从“一件事”延展到“一类事”,让做好民生实事的“方法论”逐步明了。直播节目通过展现网友评论、视频连麦等方式吸引受众参与,体现了共商共治共享理念的深入人心,堪媒体助力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亦展现了主流媒体赋能社会治理的担当作为。 | ||||||||||
参评及初评单位签字盖章 | 参评单位领导签字: 初评单位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请加盖单位公章) (请加盖单位公章) | ||||||||||
参评单位 联系人 | 王丽芳 | 电话 | 021-62780163 | 手机 | 13917862684 | ||||||
电子邮箱 | 2268744947@qq.com | ||||||||||
地 址 |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1376号广播大厦 | 邮编 | 200051 | ||||||||
注:此表由参评单位填写,节目文字稿另附。
无处安放的消防喷淋!实事项目如何双向奔赴?
联通现场,时刻在线,民生一网通。
【主持人 雪瑾】
联通现场,时刻在线。各位听众、观众、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直播间,这里是《民生一网通》,一档在线解决民生难题的栏目,我是雪瑾。此刻,扫描我们屏幕下方的二维码,您可以通过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的方式,将民生案例的线索发送给我们。无论是在生活当中遇到了烦心事儿,暖心事儿,也可以通过我们的直播热线22005858和我们取得联系,也期待各位的关注和参与。在今天我们的节目当中,我们请到了两位嘉宾和我们一起来关注民生案例的进展,一位是上海救灾防灾研究所副所长韩新,韩所长,您好。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 韩新】
主持人好,各位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雪瑾】
欢迎我们的谈判专家潘黎,潘老师,您好。
【谈判专家 潘黎】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雪瑾】
欢迎两位嘉宾来关注我们今天的民生案例。今天这个民生案例是发生在虹口区东余杭路1350号。那么这栋楼始建于上世纪的90年代,房龄也是有一定的年限了。不过,由于消防设施的老旧,这个消防安全始终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就在今年3月,在这个楼栋进行了关于消防设施更新的一个意见征询,并且还要免费给大家安装(消防)喷淋头,看起来是个好事儿,可是没想到在推进过程当中,却引发了居民的一些不满,甚至有一些居民是拒绝安装消防喷淋的。那么其中又有些什么样的缘由?我们先来连线媒体观察员李仕婧,了解一下现场的情况。仕婧,你好,给我们介绍一下,居民们为什么对于安装喷淋这件事儿,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呢?
【记者外场连线】
【记者 李仕婧】
好的,雪瑾,你好,各位市民好。我现在所在的是1350号的这个7楼,我想通过现场的一个解说,带大家实地看一下为什么居民反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那么,首先说一下喷淋在哪里,所谓喷淋和管道就是在我头顶上的这个银质的这样的一个管路,那么喷淋就在这个管道的这个上方,呈这个蘑菇的这个形状。那么我手中有一把尺,在节目开始前我也进行了一个测量。如果我的身高是1米71,那么这个管道距地面的我们测量下来是2米2左右,那么也就是说居民的第一个理由是觉得,如果身高稍微高一点的居民抱一个小孩,或者我要搬这个冰箱,如果到这个走廊的话,你这个装在正当中的这个喷淋,包括你这个管道,会影响我日常的一些正常地行走,包括我的一些搬东西。那么第二方面我们也看到这个楼栋,它的左侧边打了一排白色的这个柜子,那么柜子上面有一些这个种花,包括堆物的这样的一个现象。那么据我了解到,这个柜子它是在居民已经使用了很多年了,那么平时也会放一些鞋子等等。那么整个这个楼道的宽度是1米45左右,那么这个柜子我前面测了一下,大概也就是50公分。如果我们再装一些这个喷淋的话,那么可能会影响居民晾晒衣物,包括以前的一些就是这个使用这个柜子等等。那么,我在另外一栋楼1520号,我看到了有一些整改后的一个方案,就是把放在当中的这个管道我们往左侧移,如果再往左侧移的话,现在这个楼道的现实情况就是,原来晾晒衣物的这一些地方就不能够再正常地这个使用了,所以也影响了以前居民的一些生活习惯。那么,最后一点就是,如果我们看到现在这个管道按照调整后的方案往左侧移的话,那么在当中的这个承重的这个横梁上面会留下一些调整的这个孔洞,那么居民也认为是不美观,并且对一些结构会是不是会产生相应的这个影响,这个是三方面居民比较大的一个疑虑。那么我现场的观察就是这些,雪瑾。
【主持人 雪瑾】
好的,谢谢仕婧给我们介绍一个现场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楼建于90年代,硬件的条件确实是就现在的一个需求来说是不能够满足了。但是显然居民们不愿意安装的理由还是和他们日常生活的习惯以及目前楼道还存在一些堆物是有相应的一些关联的,但是最关键的是,这个消防设施改造安装喷淋的这样的一个举措,当时在意见征询当中有没有包含?居民们对于整个消防设施改造的方案是否了解?除了刚才所提到的生活引发的这些不便之外,还有哪一些顾虑、还有哪一些问题呢?今天我们的外场主持人高嵩,也在现场集合了我们相关利益各方的代表,他们也有话要说,我们就请两位嘉宾和我们一起去继续关注现场。
高嵩你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场各位除了像仕婧所提到那些问题之外,大家对于整个消防设施更新和喷淋的安装到底还有哪些意见和看法?
【记者外场连线】
【主持人 高嵩】
好的,雪瑾你好,各位好。那因为刚刚各位也都听到看到雪瑾(仕婧)在现场给我们带来的这个报道了,其实这个仕婧在现场看到的那个楼道还是比较狭窄的,那今天我们其实把这个大家议事的这个内容放在了居委会的这个办公地点里面,也希望各位能够一块来参与。我们在现场请到了很多不同意见的居民,同时请到了我身边这位是街道应急办的相关的负责人,还有我们居民区书记,另外还有施工方代表。另外,今天这个仕婧从这个楼道出来之后,她也会来到我们的现场。为什么呢,大家应该会关注到,今天其实我们并没有在现场看到这个区的应急和消防部门的身影,但是他们给了我们一份他们的文字材料,因为前期的这个采访过程中,仕婧其实也了解了很多详细的情况,她会在现场给我们来做一个进一步的补充。那么,接下来我就先来问一问,在现场对于这个事儿有明显反对意见的居民,对于这个事儿到底他的疑虑在哪里?这位就是张阿姨,您是1350号的楼的这个居民对吧?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对的。
【主持人 高嵩】
您现在反对的意见,您有疑虑的主要在什么地方?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嗯,首先,当然政府帮我们来升级改造这个消防设施,我们是肯定是双手同意的,我们也是比较赞同的。当时第一轮的投票,我们也是基本上所有的居民都是赞成这个消防的改造。但是在改造过程中,后面他们要装喷淋这一类的东西,居民是相当的反对。那么就是……
【主持人 高嵩】
之前的改造方案中应该有要装什么,但是后来你们又对喷淋提出了反对。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他们当时只是一个笼统的就是消防改造、升级改造,并没有说涉及到哪些东西。然后,后来他们施工了之后,我们才发现就是他们对于消防的那个消防箱进行了改造,那个居民都是同意的,然后还有消防的那个泵房,换了那个泵,那居民也是比较同意。
【主持人 高嵩】
所以最开始其实你们,(我来再给您拿一个话筒),最开始你们并没有看到这个详细的方案是什么,就开始了改造,然后你们对喷淋产生了不同意见,那针对不同意见其实应该听意见,然后进行修改呀?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然后就是他们也没有给我们方案,也没有给我们就是居民有确认或者怎么样,然后他们就开始施工了,然后施工的过程中,居民就觉得这个东西第一是妨碍了居民每天的进出,生活也不方便,然后大家都不同意。
【主持人 高嵩】
怎么个不方便(法),为什么(你们会觉得)喷淋会对你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因为它的距离地面的距离太短,太低了,然后就是每天进出会影响我们,然后我们比如说搬家,或者是抱孩子,都会碰到那个喷淋,那么确实是不方便,然后我们……
【主持人 高嵩】
就像我们记者在前方说的这个情况一样。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对的、对的。
【主持人 高嵩】
那有了这个情况,有没有跟你们再去征求意见,进一步探讨甚至去投票呢?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我们在(10月)、11月12号的时候,我们开了那个居委会开了会,然后我们是有92户的居民是不同意的,然后是21户的居民是同意的。
【主持人 高嵩】
今天我们在现场其实找到了这样一张《1350号关于消防安装喷淋机管道意见排摸表》,同意21票,不同意92票。那有了这个意见,按说是不是应该停下来了,你们的想法(是否是这样)?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对的,那么我们当时就是说,这么多的居民都不同意,那么是否要把这个方案停下来?那么居委会当时的时候是停下来了,我们也跟他们说,除非你们就是修改方案,再……
【主持人 高嵩】
否则你们就不希望继续装下去。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对的。
【主持人 高嵩】
然后呢?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然后,我们还是这个意见,就是你们重新出的方案,我们还是必须要有2/3的居民同意,(我们)你们才可以再施工。
【主持人 高嵩】
嗯,那现在呢?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但是在上个星期他们又有那个施工方在偷偷摸摸地施工,然后呢,就是有居民就反映了这个问题。
【主持人 高嵩】
那你们有没有跟居委或者其他方面再来沟通?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嗯,我们有跟施工方有说过“你们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为什么现在继续施工了?”但是他们说他们领导叫(他们)这么做的。
【主持人 高嵩】
嗯好,所以我们总结一下现在您提出的问题,第一个最开始在征询方案的时候,方案没有给你们看;第二,在你们明显提出来这个喷淋有问题的时候,而且做了这么一个征询,但是并没有直接按照这个征询的92票对21票的这个想法继续推进;第三,你们现在还是对要不要装喷淋是有异议,您现在还是反对意见是吗?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对的。
【主持人 高嵩】
还有其他问题吗?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嗯,没有什么其他问题。
【主持人 高嵩】
好的。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反正就是我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装喷淋,装消防设施是肯定是需要的,但是装这个喷淋是否是……
【主持人 高嵩】
必须的。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对,有强制的规定,必须装这个喷淋或者是有红头文件。如果是有红头文件,那么你必须公示出来,让所有的居民有一个知情权。
【主持人 高嵩】
好的,感谢您。旁边我知道也坐着很多居民,旁边这两位爷叔,还有隔着那一位,三位对这个事的态度是有反对的意见吗?三位都是同意的。你们是都从一开始都同意吗?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先生】
我一开始是……
【主持人 高嵩】
来,您那有个话筒您可以拿起来说。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先生】
开始的时候是很反对的。因为这个效果很差,对吧?后来就是我又转变了,为什么呢?我看到那个在居委会的积极努力下,跟施工方沟通要优化这个喷淋的设备、就是安装。那么看过这个效果图,我感觉还是可以能接受的。
【主持人 高嵩】
所以,您是最开始不同意,但是现在觉得更改之后的内容您是同意的。张阿姨,更改之后的内容您同意吗?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不同意。
还是不同意。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对。
【主持人 高嵩】
不同意的原因还是刚才说的那些问题?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虽然它比之前是稍微好了一点,但是它还是对我们有影响。
【主持人 高嵩】
好的。雪瑾,在这明显能看得出来,就是哪怕是同一栋楼的居民,对于这同一件事,哪怕是更改过的方案也有不同意见。那现在其实最核心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喷淋到底是非装不可吗?先来问一问我身边这位安监(部门)的韩老师。韩老师,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这个喷淋,这样吧,你要不先给我们讲一讲是大概是个什么事,为什么有一个要在楼里面装喷淋装消防设施的这么一件事?
【北外滩街道应急办(安监)负责人 韩进】
好的,大家好。是这样子的,就是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根据这个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管理部门的这个要求,我们进行了这个社会面的排摸,然后排摸下来我们这个前面就我们辖区的1320和1350号这个居民区这个楼栋里面那个消防设施(有问题)。说到这个楼栋,首先介绍一下就是我们1320和1350自1996年建成以后,到现在为止已经28年。
【主持人 高嵩】
所以它是一个第一老大楼,第二你们是一个统一,应该是全区层面的一个行动来装这个喷淋设施,来装这个消防设施。这个是由谁来出钱,需要居民出钱吗?
【北外滩街道应急办(安监)负责人 韩进】
这个是我们区政府统一出资、全资。
【主持人 高嵩】
其中包括刚才说的消防栓、防火门也包括喷淋的设施。
【北外滩街道应急办(安监)负责人 韩进】
对。
【主持人 高嵩】
居民现在最核心的诉求就在于这个喷淋,从你们的这个技术角度、安全角度来说,喷淋是非装不可吗?
【北外滩街道应急办(安监)负责人 韩进】
首先是这样子,这个消防设施的升级改造,就是涵盖刚才我们老师主持人老师讲的就是消火栓、防火门,常闭式防火门,包括我们下面这个电控柜,这一系列措施,当然前面包括这个简易喷淋,这个也是出于一个大(的计划方案)……
【主持人 高嵩】
您先回答我那个最核心的问题,喷淋是非装不可吗?
【北外滩街道应急办(安监)负责人 韩进】
喷淋从我们前期在设计,找这个设计方设计的时候,我们里面是包括这个喷淋的。
【主持人 高嵩】
在你们的最开始方案里面是有的。
【北外滩街道应急办(安监)负责人 韩进】
嗯嗯。
【主持人 高嵩】
第二,那实际现在居民提出来不同意见了,它可以不装吗?
【北外滩街道应急办(安监)负责人 韩进】
出于(大局考虑),所以刚才我们讲的这句话,前面设计完了以后,我们是严格按照这个设计来走,然后还是出于安全考虑,为大家这个,俗语讲就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还是要把这个安全问题给它落实掉,大概就是这样子。
【主持人 高嵩】
所以其实从安全的角度来讲,它是非装不可,但居民现在问你能不能拿出红头文件说必须装这个,可能咱们也未必能有这么一个东西。
【北外滩街道应急办(安监)负责人 韩进】
前面设计方案出来以后,我们也看,就是我们大家都看,包括前期3月18号走这个征询,第一次一波征询的时候,我们都一起在(开会讨论),我们好多居民代表都过来看了,所以这个当时装的时候也是根据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走。
【主持人 高嵩】
都觉得安全挺重要。其实,雪瑾,我觉得到现在我们大概对这个事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其实现在仕婧也来到现场对吧?你应该也问过消防部门这个喷淋是非装不可吗?简单给我们一个答复可以吗?
【媒体观察员 李仕婧】
嗯,实际上是像这样的一个老楼,28年楼龄的,以前它建成的时候确实没有,但是现在的按照现在的现行规范,2018年之后的新房子必须要装这个喷淋的,也就是说政府在通过惠民工程这个方式逐步过渡掉这一批没有装这个消防喷淋的这个老楼。但它是一个必选项吗?可能也并不是一个必选项,但是还是要看居民的这个意愿和实际的一些情况。
【主持人 高嵩】
其实我们都能想得出来,肯定装了是好的,待会儿好在哪还可以再详细讲,但是在中间的沟通过程中有没有跟居民说清楚,有没有让居民真的满意,可能是接下来我们特别要讨论的一个话题了,雪瑾。
【主持人 雪瑾】
嗯好,谢谢高嵩。我觉得这个第一部分我们已经是非常清晰地(了解)这些问题了,但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反对的居民,我觉得他们也是很明大义的,如果是有法律法规有强制性的,我们肯定是同意消防设施更新,这是守住安全的底线。但是前提是为什么一定非装这个喷淋呢?那我想问一下韩所长,就从我们现在安全的角度或者就能不能来回应居民,我们到底装这个喷淋是不是强制性的一个规定?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 韩新】
嗯,如果是从现有的这个规范来说这个应该是强制性的,当然因为我们这个已经是96年到现在了,这么一个老房子,按照当时的规范,这方面是没有要求的。但是,我想还是要这个感同身受地去理解,政府的话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其实我们很多的这个上海的火灾的话,一半以上是居民火灾,同时导致人员伤亡的话,也是这种居民火灾是小火亡人。所以我们原来的这些消防设施是一种我们称为叫手动的灭火装置,而现在简易的水喷淋它是一种自动的。那么,对于这个居民住宅的火灾防控以及对于这个风险的管控和生命的保障,应该是说是从这个手动到自动的话是跃升了一大步,相当于每天有24小时有这么一个无人值守来保障你,这个小火从一个这个居民房间,这个通过的喷淋一旦打开以后会控制它朝其它区域蔓延,也为其他区域这个及时的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提供一个非常宝贵的这个时间。这个就是可以简单的类比于相当于心脏不舒服的人要吃一个这个速效救心丸,有和没有,那可能是生和死的差别。所以我认为上海的话,3598个老旧小区,如果都从这个室内消火栓增加了简易水喷淋的话,对于上海住宅的火灾防控以及控制人员伤亡的话,应该说是完全提升了一大步,非常有必要。
【主持人 雪瑾】
所以,这个效果应该是非常明显的,虽然并非强制,但是从我们现有的一个包括我们这栋楼居民的一个年龄结构的概况,大家对于可能消防逃生的这些(应对举措)也不是特别的清楚,我们还是建议说去装的。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我们刚刚也说了,这是一个政府的一个为民办实事的项目,明明也是出资也是政府方,看起来就是个好事,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分歧?作为谈判专家的潘黎老师,您怎么看?
【谈判专家 潘黎】
我觉得一方面,前期可能在征询和信息披露的时候不够细致。那我们知道就像我们,比如说有时候去买房子,装修,或者任何涉及到房屋改造,我们说不仅要有效果图,最好有个实景图。所以,在前期的时候,可能就是在信息沟通的时候不够过于细致,所以居民一想是好事,所以同意了,但是当真正这个喷淋装上的时候,发现对自己日常的生活习惯造成影响的时候,居民可能出现了反对意见,那我觉得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我听完这个咱们居民前面的征询,我特别想从“谈判协商”的角度讲一句,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装不装”,而在于“怎么装”。就像我们觉得居民肯定同意的,装了以后肯定对我们的安全保障、灭火是有好处的,自动值守。但是,由于这个东西它影响了居民日常的生活,所以可能居民内心深处没有讲出来的事是火灾可能是小概率事件,但我日常生活被影响是大概率事件。那么因此这个喷淋的位置,你看他们主要诉求是你太低了影响了我,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这个谈判议题调一下,调成“应该怎么装”,而不是“要不要装”。
【主持人 雪瑾】
嗯,那其实我两位专家都给出自己的观点,同步我们网友也在参与我们的讨论,比如说这个网友说“当年规定解决不了现在小区问题,喷淋我觉得就应该是应装尽装的”;然后有一个网友说“韩所长给我上了一课,我觉得应该装”;然后另外有一个网友说“建议大家来个消防演练,这样你感同身受,你就知道有没有喷淋有多大的重要性了”。那两位专家其实刚刚都给予了一定的观点,但是我们讲到了一个点,首先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儿,那么,接下来点就这个好事儿到底怎么办才能够把它办好。那么在这个小区当中他们出现意见分歧,是因为在办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些许的瑕疵或者有改善的空间的问题吗?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把我们的现场交给我们在外场的主持人高嵩。高嵩,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就是当时他们做了意见征询,包括在这个推进的过程当中,是因为在做法上面还有其他的方面(做得不好)引发了居民更多的一些情绪的一个反对吗?
【记者外场连线】
【主持人 高嵩】
其实雪瑾刚才咱们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我在这我也这么想,但是我刚才特别问了一下张阿姨,张阿姨刚才嘉宾已经那么说了,它对你们至关重要,您对这个事的想法有改变吗?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没有改变。
【主持人 高嵩】
您把话筒离得近一点。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没有改变。
【主持人 高嵩】
为什么?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因为我们这栋楼,它整个一个一层楼上面就有三个消防栓,那么离我们的居民的每一栋每一间房都是相当相当近的。你这个喷淋装在这里。首先,它第一次是不合……不美观,但是第二次修改了之后,相对的来说比第一次是有所改进,但是它还是对我们的居民有影响。
【主持人 高嵩】
有什么影响?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呃……
【主持人 高嵩】
磕到头不美观?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现在它改完了之后,因为……
【主持人 高嵩】
我们先不说他能往哪改的问题,对于“装不装”这个事您还是觉得不行,哪怕刚才嘉宾都那么说了,它是你们特别重要的一个命脉,但是您还是觉得没关系、无所谓?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也不是说没关系、无所谓。当然它(消防喷淋)主要的是说为我们居民服务,对的,那么首先要,我们的出发点是,是不是居民迫切需要的?
【主持人 高嵩】
您觉得不是迫切需要的?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现在也没有。如果是迫切需要的,那么就是2/3的居民表决同意,他们是需要,但是现在没有表决。
【主持人 高嵩】
居民觉得不需要,为什么我们最后还是变成了要装?我还是想问一下刚才那位爷叔,您观点转变的原因是什么?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先生】
我了解到那个喷淋跟那个消防栓,它这个效果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消防栓不是我们这些老年居民、一般居民能操作的。那么万一着火的话,我们作为居民来说,第一操作的就是喷淋。
【主持人 高嵩】
喷淋是第一能救到你们命的东西。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先生】
对!
【主持人 高嵩】
所以,您觉得它还是迫切需要的。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先生】
它像自来水龙头开。
【主持人 高嵩】
阿姨,您这一点您听完之后,您还是觉得不认同?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他现在装的这个喷淋的位置离我们的……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如果你等到这个喷淋喷出来的话,我不知道这个烟雾要有多……
【主持人 高嵩】
您对这个事的感知还不是很直观。好的,我觉得这个问题接下来问一问居民区书记了。首先,刚才居民最迫切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明明投票出来,大家多数是不同意,最后还是在推进施工。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主持人好,这个是第二次的意见排摸,因为在这个之前我们做过了一次征询。那么,第二次意见排摸也是我们在走社区的时候,有很多居民是反馈到我们这边,就之前我们提到的一个喷淋的管道靠边,然后因为是抱小孩都不太方便,那么我们收集这些意见之后,我们也是及时反馈。
【主持人 高嵩】
您先回答我的问题,为什么大多数意见是反对还是继续在推进施工?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所以,我还是要讲嘛,因为这个事情在居民在投这个票的时候,有跟我讲,如果你们方案(消防喷淋)改道了、靠边了,我们其实是同意的。
【主持人 高嵩】
所以其实你们最后方案是有改变,很多居民是看到方案改变之后才同意的,阿姨您看到方案改变了吗?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他们没有叫我们看方案。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这个是我们……
【主持人 高嵩】
您跟阿姨直接讲。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这个我们之前也开过几次会,包括我们的施工方,还有我们就是居民代表、业委会都到我们居委来开过这样的一次会,图纸和那个效果图都放过一次。
【主持人 高嵩】
但是这位阿姨她可能没参加,对不对?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可能没参加。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最简单的一个方式,我们现在大家都有群,你这个方案或者是你这个施工图可以在群里面发一下,大家是否可以在群里面接龙,也可以表决一下,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不能够做呢?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我们这个之前的方案,我们因为也不是专业的部门,也不知道这个具体能不能到群里发,这个可能没考虑……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然后我们也说了,只要一层楼装了,装完了之后请居民大家去参观,看了如果同意的,那么我们可以表决,那你们有做这个事情吗?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我们做了。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做了,那么为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主持人 高嵩】
您能不能,您手里其实有一沓资料,能不能给我看一看,你们做的这个证据在哪里,你们是怎么做的?来给我们看一看。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一开始之前我们推的时候是1320(楼栋)也不同意,那么我们在做1320(楼栋)推进之后,我们先做了一个楼层的一个消防演习,在消防演习的时候跟居民讲,我们下一步要开始做1320(楼栋)的这样的一个工程。
【主持人 高嵩】
您先看看您刚才那个征询结果的公示的内容,是在哪公示?
第一次吗?
【主持人 高嵩】
第二次,应该是这个,这个意见不同意的意见明显出来之后……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第二次的时候是不同意的,都是居民不同意。
【主持人 高嵩】
然后方案改过之后给居民做公示?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方案改过之后给居民做公示?没有,方案改我们是先到1320(楼栋)去做了一个样板楼,然后让1350(楼栋)的居民到1320去参观的。
【主持人 高嵩】
然后这位居民是没有去看到?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我们在群里发的说要到1320(楼栋)去参观,然后这个参观的时候,就是当天做了一个消防的一个演习,也是我们的消防的战士来帮我们做一个培训的。
【主持人 高嵩】
当时没有想着让所有人都去参加,只是选了部分。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是这样的,这个是公开的,就是愿意来的,有时间的都可以,因为时间是在早上。
【主持人 高嵩】
阿姨,您看到通知了吗?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最简单的问题,大家表决是一个最直观、最方便的方式,为什么不做呢?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因为第一次我们已经做过征询了,第二次是意见排摸。
【主持人 高嵩】
所以在您的概念里面,这一次的意见排摸跟之前的意见征询是不一样的,区别在哪里?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是按照这个合法的程序走的,是做了一个完善的(流程),就是比较完整的。
【主持人 高嵩】
一个法定的程序。您的意思是第二次这个意见排摸的流程不应该盖过,不应该改变第一次意见征询的结果?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对的、对的,我们是这么理解的。
【主持人 高嵩】
阿姨您怎么看这个事儿?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那大家已经表决了,92票不同意,那么为什么还要推进呢?既然你们改过了方案,为什么方案不给我们居民看?我们有知情权,你对我们的大楼进行改造,或者是改造成一个什么样子,必须要我们同意,我们是业主,我们有权知道。
【主持人 高嵩】
来,我们问一问上级的主管部门吧,应急办。其实应急办你们是从街道的层面推进这个事儿的,刚才其实聚焦在一点,就是居民明明有不同的意见,为什么方案最后没有让居民看到,居民都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同意这个事儿?
【北外滩街道应急办(安监)负责人 韩进】
主持人好,是这样子的,就是前期我一直在配合我们居民区做这个协调工作,然后前期我们这个就是请居民到1320(楼栋)去参观,包括我们在1350(楼栋)也是请部分居民到我们这个楼下,就在我们楼下搞了一次消防演练,实地的消防演练,就是请消防救援支队的官兵过来。然后,参观完了以后,我们在群里面,在这个居民群里面也发了一个信息,是我们开始后面会根据这个方案,逐层逐层的,就每做一层,我们会及时跟居民发个通知,这个通知我们是发过的。
【主持人 高嵩】
所以,你们发过通知,但是未必所有居民都参与到了,导致现在这个居民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北外滩街道应急办(安监)负责人 韩进】
当时发通知的时候,我们是准备是一层一层地做,就是因为有居民是希望去,迫切希望去做这个消防喷淋的,所以,当时我们配合居民区去做的这个工作。
【主持人 高嵩】
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虽然现在书记,有92票是不同意,但是你们希望一个一个能够改变一下居民的想法?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嗯,对的,这个就是我想要跟你说的,就是之前的确是有不同意的。
【主持人 高嵩】
我们给大家展示一下,这是什么?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这个是之前是这些人都是不同意的,然后我们做了一个颜色标记,有后来改变的,就像我们张老师之前讲的,就是“我之前也是反对的,后来我同意了”,那么我们做了一个筛选,就是同意的我们就划去了,所以其实最后剩下来也没有多少人不同意。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单个的击破呢?对吧?这样对你们的工作更加复杂,为什么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你们是为了什么,这样的做的一个目的是什么?单个的击破。
【主持人 高嵩】
我来总结一下,阿姨这个问题,阿姨想问的是为什么不通过另外一次大规模的征询、意见的沟通,让大家都理解这个事?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嗯,这个也是我刚才讲过的。
【主持人 高嵩】
您对着阿姨讲。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因为我们第一次已经做过了一个合理合法的一个完整的一个征询的一个过程。
【主持人 高嵩】
换一个问题,这么问啊,就是阿姨的意思就是说你下次能不能给我开个大会,给我们做一次统一的这个沟通,说不定我的想法就更直接摆在明面上嘛,对不对?是这个意思吗,阿姨?
【东余杭路1350号居民 张女士】
大家集中在一起,大家有各自的意见都可以摊开来说,为什么你要这样单个的击破,那是不是对你们的工作更有利?或者是你有……
【主持人 高嵩】
阿姨在往书记的方向想,怎么对你们工作有利?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这个阿姨,阿姨对我们的这个考虑,我也非常感谢。但是因为我们的确前期的这个工作可能有一些居民不理解的地方,我们也希望通过真诚的上门能够给到居民一个很好的感受。
【主持人 高嵩】
阿姨说的大家一块来聊,这个方式可以实行吗以后?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可以。我觉得阿姨提的这个方法也非常的好,为什么?因为我觉得每个人的意见嘛,我们都应该积极地听取。
【主持人 高嵩】
好,这个问题咱们待会再讨论,我还想问一下,其实还有两位居民您是什么情况?您是跟阿姨一栋楼吗?
【东余杭路1320号居民】
我不是。
【主持人 高嵩】
您是另外一栋楼?
【东余杭路1320号居民】
我是1320(楼栋)的。
【主持人 高嵩】
您最开始就是同意的?
【东余杭路1320号居民】
我刚开始就,征询的时候就同意的,因为这是民生工程嘛,对吧?后来呢就是进来施工的时候有一段小插曲,就是撞到头上了,不美观,后来我们要求施工方改正。
【主持人 高嵩】
改了吗?
【东余杭路1320号居民】
现在改了。
【主持人 高嵩】
花了多长时间改?马上就改了吗?
【东余杭路1320号居民】
马上就改了,马上就改,就通过了,我们居委会的……
【主持人 高嵩】
阿姨肯定会问了,为什么1320(楼栋)马上改了,1350(楼栋)不是马上改?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因为当时是我们1320(楼栋)的居民就是愿意装的这个意愿比较强烈一点,然后后续都是私下到我们居委会也要讲。
【主持人 高嵩】
哦,这样的声音多一点,来您把话筒递给旁边这位爷叔。您也是一样的想法?
【东余杭路1320号居民】
我1320(楼栋)的,当时征询时候因为这是民生的事情,涉及到(大家权益),我们大楼里本身发生过这类的事情。
【主持人 高嵩】
你们大楼里面是发生过(火灾)的?
【东余杭路1320号居民】
对,1603有个老太(头脑)这有点问题,家属不管的。
【主持人 高嵩】
没事,详细情况您不用讲,所以你们的居民们对于这个事是会更担心的。
【东余杭路1320号居民】
对,因为老的设施都不能用,水管没有水的,所以改造我们是同意的,好吧。但是在整个施工过程是不美观的问题已经都谈了。那么提出建议开了会以后他们也整改了,也整改了,可以满足我们基本要求。
【主持人 高嵩】
所以,你们的这个楼里面现在是已经完全完工了。
【东余杭路1320号居民】
对对对,基本上完工了。现在在做后续的就是那个保温措施,那么其他没有什么。
【主持人 高嵩】
谢谢您。仕婧,我现在听下来的感觉是不是,就是为什么1320(楼栋)这么快提出意见之后就改了,1350但是没有改?
【媒体观察员 李仕婧】
就前面像这位这个叔叔说的,就是他们1320(楼栋)此前其实发生过火灾,无论是自己楼里面的还是说附近的这个一个大厦里面发生过火灾,是通过他们的窗户就能够看到那个当时冒烟的这个火情,所以他们更有身体感(受)。再加之,一开始其实有一些居民是反对的也很正常,但加之后面我们联合消防队进行了一些消防演练,大家模拟了就是说我们喷淋没有的情况下,然后我们呼叫那个119,然后现场人员再来这个扑火的话要多少时间逃生,再加上有火灾的身体感受,所以很多的居民都改变了这个主意。
【主持人 高嵩】
这也是为什么你们要那么多次地去做消防演练的原因。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对的对的。
【主持人 高嵩】
让大家能切身地感受到。
【唐山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奚红】
是的。
【主持人 雪瑾】
这样,高嵩,因为我觉得,其实今天在外场我们已经基本上有一些突破口了,我感觉那个反对的一部分那个居民,她也已经有了一个反对意思的表达,并且也愿意去寻求一个解决的方案,所以我们也想把更多讨论时间留给外场,让大家呢看看在今天有没有可能取得一个积极性的一个进展。当然我们在演播室也会就刚刚大家讨论的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一些建议,也看看网友们他们是怎么来看的,好吗?稍后我们再请高嵩给我们做一个反馈。
那刚刚我也留意了一下我们的这个留言板上大家的一些反馈,有些网友说“装喷淋不就是好事吗,这个不用做征询,就做吧”;然后有的这个网友就说“高层建筑加喷淋不就是应该的吗?”所以从今天的讨论当中,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在这个消防设施首先它是好的,其次这个喷淋应该是装的大家还是支持的意见的,但是我想就是因为在这栋楼当中有一些居民跟他的切身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冲突,所以他才会反对。但我想问一下,我就先问两位特别简单的一个问题,今天讨论到这个程度,他们有望达成一个共识吗?潘老师。
【谈判专家 潘黎】
我认为是非常有希望达成共识。
【主持人 雪瑾】
您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
【谈判专家 潘黎】
因为首先我们看反对者的理由,他并不是说这个喷淋本身不应该装,而是装了以后影响他的切实生活,比如晾衣服、拿柜子或者走路、搬家,因此的话,其实我认为通过方案的修改和具体的技术改造,那么再进行这个征询,我觉得是可以的;另外我们发现通过外场大家的讨论,就是明显看到就是前期沟通当中可能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征询不完全,或者说是有些居民可能他的反对意见没有得到充分表达,那我觉得在我们看来,这样的一个群体协商,它不是一个具体技术问题,它其实本质就是一个沟通协商问题。所以,我觉得通过把反对者大家邀请进来表达出反对意见,大家共同来探讨什么样的方案,能够更加让居民能够保证自己日常生活不要受太大影响的时候,还能把这个喷淋加装上,那我觉得达成一致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 雪瑾】
那么,韩所长怎么看?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 韩新】
嗯,今天的话因为基本上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在一起了,所以说这个我觉得装是这个安全底线,所以说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怎么装,刚才潘老师讲得非常到位,我觉得应该是要通过这个工作不断地把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逐渐地这个距离的缩短,然后是看一看,哪怕对于某些个别的,一旦坦率地讲,哪怕工作做不通,但是公众利益公众安全是底线,还是要这个少数服从多数。
【主持人 雪瑾】
那我们就来看一看,现在因为这件事情所有的就已经发生了,我们现在其实在不停地在补救,希望推进这个方案,但是引发各方的这个矛盾冲突不断地叠加,它其实是有缘由的。那我们再分析这个案例的目的是为了把这些缘由都揪出来,万一未来我们在做其他一些社会就公共项目推进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方法去应对,屏蔽掉今天我们可能产生一些矛盾纠纷。那么从头来看,第一个,我们大家都认为这个意见征询做得不够完善,这个不完善在于其实消防也好,施工方也好,他明明都知道我们要做哪些老旧设施的更替,新增消防喷淋头,但是在征询的第一次征询的时候,大家对于做哪几个项目是不知情的。那我就想问两位了,在意见征询当中,尤其是由市政、政府或者说这个牵头的街镇牵头的这些项目,我们的这个征询方案当中需要做到这么细吗?
【谈判专家 潘黎】
我觉得首先应该是完整的公布方案和后续采取的施工行动,包含比如说方案你可能要对哪些进行改造,还有时间的节点,对吧?还有需要居民配合的事项,我觉得这是一方面。因此,这个当然一般的市政呢,因为涉及到千变万化,所以是不是一定要细化到这个程度,但是我觉得中间有一条,如果我们发现可能对居民的日常生活或者说上升到法律层面,对他的相邻权有一定影响,那我觉得一定是要征询的,一定是要告知的,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呢就是涉及人群面,我觉得应该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沟通形式的全覆盖,包含到这些比如网络,或者公示,或者邀请居民来,尤其是应该说相邻权被影响越大,或者有可能越是反对的居民,我们越是要重点去提前告知和征询,这样的话在整个后期的沟通协商过程当中,那么大家的阻力就会小,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在这个当中应该去汲取的一些经验,然后再通过充分的沟通协商机制和提前告知机制让居民知情。因为我们在群体协商当中有一个叫“参与者认同”这么一个概念,就我提前参与了、我知道了,甚至我有切肤之痛了,我的认同概率就会高。
【主持人 雪瑾】
您说的切肤之痛恰恰是我们今天想讨论第二个点。韩教授,你发现没有,很有意思,1320这栋楼跟1350楼栋的这个构造是几乎是一样的,同步推进(工程),1320(楼栋)做完了,他们还有13楼层作为一个样板楼层,给大家来看,甚至他们还做了一个消防的沉浸式的体验。我在想是不是1350(楼栋)这个没做,所以,才会导致他们最后的这个结果推动起来确实是有点慢?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 韩新】
现在整个外场听下来,我觉得好像是有一点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个的话可能当然可能带有一些情绪,或者整个操作层面当中对于这些过程不满,他可能本身其实心里也非常明白。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我们今后的过程,如果是要把它提到这个方法论角度来认识的话,的确是要贯彻一个要管用、能用、更要好用。也就是说,装了以后尽可能最大限度不影响我日常的(生活),但是一旦是在突发事件来的时候,又能够实施我们最有效的安全保障的能力和功能,这个是我们必须要努力去探讨的。
【主持人 雪瑾】
而且就是我们通过一个切身的体验,实际上是让大家可以感受到这个消防安全的隐患会存在我的身边,而且它会超出我去解决问题的一个能力,所以我迫切是需要这些技术设施的更新来给我做一个扶持的。但是至于刚刚我们提到的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得更细,其实这也是我们今天抛出的一个话题,因为所有的社区大家都会碰到公共项目推进的时候和你个人的权益产生一些可能你需要让渡的部分,那么这个工作到底怎么来做?面对那个有小一部分可能它相对的打引号“比较固执”的反对意见,这个工作怎么来做呢?其实我们现在刚刚看到正在收听收看的我们也有一些社会工作者,他们社工他们也想来发表一些自己的一些看法,那我们接下来,这位是丁女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丁女士对于这个案例有些什么样的看法,丁女士你好。
【视频连线】
【市民 丁女士】
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 雪瑾】
嗯,丁女士,我看编辑写的啊,你是在一个社区当社工,主要也是做这种社区工作调和的,对吗?
【市民 丁女士】
是的。
【主持人 雪瑾】
那你看了我们今天这个案例你有什么想说的?
【市民 丁女士】
嗯,今天大家讨论的这个话题我觉得还是挺有感触的。首先,我觉得在居民区发生矛盾的时候,肯定要召开一场公开透明的调解会,这样才能缓解居民们这样一个困惑或者是需求、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主持人 雪瑾】
嗯,那么这个“公开透明”是我们最大的一个前提,那么接下来就是我们会发现就像刚刚韩教授韩所长所提到的,在我们这个社区当中有一些他可能是真的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你不管他这个反对到底是情绪的原因,还是可能在做法当中受到了一些反馈所产生的这个决定,那你怎么说服这些反对的这个理由或者投票的人呢?
【市民 丁女士】
嗯,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调动发挥居民骨干的作用了。像我们的小区,我们成立了一个自治家园的执委会,那我们可以让委员们和居民们,他们因为之间都会互相理解,能产生共情。然后这些居民骨干们去了解一下这个情况。
【主持人 雪瑾】
嗯,好的,谢谢丁女士给我们参与的反馈。潘老师你就她刚刚提到的这个“执委会”的概念,鼓动我们的居民去做居民的工作,这个在我们的比如说这个做群众工作当中,这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谈判专家 潘黎】
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一个工具,因为从群体协商的角度,有个“协商主体”的问题,我们看前一趴镜头的时候,你发现居民跟我们的有关部门是稍微有点对立的,对吧?因为你是一个实施方,我是一个接受方,这两个就对立起来,但是如果比如说你是我的邻居,你来跟我讲“唉呀,咱们家、两家一起装了吧”。这个主体,天然就具有同等利益的说服力,所以我觉得一个是主体的变化。第二个,我觉得我们叫三步法,一个是“主体变化”,居民之间互相做工作一定要发挥这个作用,当然也可以互相提反对意见、互相去探讨,大家心态更接近。第二个,就是讨论的内容,我觉得讨论的内容不是说“我们要不要安”,千万不要把内容讨论成对立yes or no,而是什么呢,我们具体的方案是什么?另外我们重要的是用方案来推进,比如说我们有反对方,好,那我们讲道理,你反对,那么你能不能也提出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我们发现很多东西推进不下去是“我反对,但我没有方案”,我只能投反对票,ok了,那任何事情推进不下去一定死局,所以我们说反对方也可以提方案,对吧?说不定他提的方案,我们家怎么改造一下或者绕一下,这个问题就能够解决,所以,第二招叫“方案推进”这个工具;第三个就是我们前面一直强调一定要细致、公开、透明,然后整个大家群体的协商。因为我们发现,大家平时可能躲在家里想自己的事儿,但是大家到一个沟通协商平台,尤其我们当媒体镜头大家都全部公开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家发现我们开始理性了,我们开始适当地跳出自己的这个想法,然后站在相对更加公允和寻找最大公约数的角度来去讨论问题。这样的公开协商,我们认为,这是形式,是可以去解决很多问题。
【主持人 雪瑾】
所以您刚刚提到有个几个观点,就是我们可以接受反对,但是要理性地反对,甚至是我最好你是带着方案来,就是像我们现在人民建议征集一样的,你别光提问题,你提点好的建议,有可能会被采纳的。但我也在想,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除了我们个案之外,它有一定的工具和方法可以使用,但对于个案来讲,它真的是需要一些解决方案的。韩所长,你就看看他这个案,刚刚虽然大家都是(观点一致),你们两位都认为今天是可以协商出一个方案来,有积极进展的,那你再给他们提提建议,怎么帮助他们推动这件事情更好地去落实呢?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 韩新】
如果是我们有几个几户人家其实都有不同的意见的话,还是要把它收集起来,就是他们认为应该是怎么样做,然后呢,我们从这个技术方面或者说这个原理方面再予以解释,为什么这么做。只有大家不能说是完全懂吧,但是基本上了解了以后这么做或者是那么做,它正儿八经能够起到作用的话,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否则就装了,只是为了装,没有实效,这是不好接受的。
【主持人 雪瑾】
嗯,所以一方面啊,我们之前所说的沉浸式的这个消防的这种应急的一个演练,它是给大家提供一种切身的感受的,感受到它的一个必要性。其次就是对于那些已经装了,它最后应该是有一些效果图,包括最后的一些数据的分析,其实就是要用专业说话,你要让居民真的觉得装完以后,它决定在挽救我生命的过程当中会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一个作用,那他(居民)才会更多地去愿意来接纳这件事情。至于后面那就是技术问题了。方案总能优化的,我们相信改一个喷淋头的位置或者一个调整,难道做不到吗?这个我们觉得技术上绝对是可以解决的。
刚刚我们演播室已经讨论得非常热烈了,其实我非常关注外场现在进展的情况怎么样,所以,现在我们也来听一听,就是我们再来连线一下我们的外场主持人高嵩,看看在刚才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所有这些居民其实也在听我们内场的一些讨论,包括他们自己还有一些共识在进行一个交换。来看看现场的一个情况吧,
高嵩,我们非常关注,现在外场的进展如何,今天的这场讨论对于外场有一些什么样积极性的推动和共识的产生吗?
【记者外场连线】
【主持人 高嵩】
雪瑾,我必须真实地告诉你,我们外场只达成了部分一致,但是有一些细节还是需要仕婧再来给我们补充一下的,仕婧。
【媒体观察员 李仕婧】
我想补充一点就是就这个征询的意见这方面,就是其实我跟消防进行了一个沟通,他们只比较认可第一次的这个征询,而不是说第二次单方面的这个所谓喷淋的这个排摸,原因是因为第一次的征询只有居民区通过,街道盖章,然后他们这个安监,包括他们消防盖章,包括应急盖章之后,集齐了5个章才可以去申请这批资金,施工队才可以进场,他们认为这个是比较正规的一个程序,也是所有人可以放在台面上的(信息)。
【主持人 高嵩】
是的,这一点其实更多的是针对于从政府部门的行政的这个手续来考虑。同时居民想说的是能不能把这些意见更多地、更完整地、更大范围地来跟居民摊在平面上沟通,这样可能沟通的效果更好,居民们也更能认可,我相信这是一个初步的共识,至于更多细节,我们接下来可能还得继续讨论一会,雪瑾。
【主持人 雪瑾】
嗯,好,谢谢高嵩给我们从外场带来反馈,看来两位的这个主体走向还是把握得非常对的,他们确实取得了一定共识。但刚刚讲到一个关键的节点,实际上就是大家就认为第二次的这个意见征询它的一个效果是不能够来替代第一次的意见征询的。我们就在想这两次如果所有的这个内容就并在一块,当时在第一次做征询了,会不会今天我们取得的这个反对(意见)也好,或者是这个认同的一个比例,它会发生一个明显的变化?综合我们今天的这场讨论,我也希望两位帮我们梳理一些未来使用的一些工具,比如说,在我们不管是这个消防设施更新也好,还是我们可能美丽家园改造也好,尤其是可能由我们一些政府牵头的为民办实事的项目,怎么能够把它办得更好?韩所长。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 韩新】
我觉得首先的话一个要有程序讲程序,第二可能还要讲原理,第三个是讲这个共同的感受。这个三个方面齐头并进,然后分门别类地把碰到的问题,肯定是有的,然后我们把这个重要的或者次要的,逐步推进的,把这个程序也给它这个制定好,这样的话才能真正意义上把我们今天讲的“好事情”能够扎扎实实地落下来,那么整个提升我们整个的城市的安全韧性的这么一个管控能力和水平。
【主持人 雪瑾】
嗯,那潘老师。
【谈判专家 潘黎】
我觉得最好的工具实际上应该构建社区的这种透明的协商机制。一方面是协商主体就是尽量全覆盖,尤其要覆盖可能持反对意见的重点人群,协商主体要全面;第二个就是协商过程,我觉得要更多的有一些技术含量。我们理解有关部门,因为他有个法定征询程序。
【主持人 雪瑾】
要讲效率的。
【谈判专家 潘黎】
对,但是你尽量有这个提前量,他要讲效率加法定程序,但是你这个征询过程当中你要通过你的方案来推进,你要做好充分的说明,包含比如说我们说的展示、演示,这些都是推进过程当中要去(做)的,否则有时候可能欲速则不达。
【主持人 雪瑾】
对。
【谈判专家 潘黎】
那么这是在征询的这样的一个技术上。第三个,我觉得在时效上,我特别强烈建议就是有些细致工作尽量做朝前,你越做朝前越提前量,后面阻力越小,那我们再深入想,如果这次征询再不到位,哪怕你去安了,哪怕可能大部分居民都同意你去安了,那是不是那些关键少数在安完过程以后,它实施当中也会有问题呢?使用当中也会有问题?所以我觉得时效越提前越好。
【主持人 雪瑾】
是。今天两位嘉宾,包括我们现场的网友和外场讨论,都相信给我们推进了一个积极的结果,那我们也希望这件事情最后能够促成,也感谢两位嘉宾的参与。以上就是本期节目,我们下周再见。
| 编辑: | 张博忺 |
| 责编: | 朱永斌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