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正经经,政经金观察。
本周,从马来西亚吉隆坡到韩国釜山,备受关注的中美元首会晤和中美经贸第五轮磋商,为紧张的中美经贸关系注入了稳定剂。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消息: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24%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封面文章,以中美两个运动员争夺篮板为喻,并以中国高出一个手掌的领先优势,给出结论:中国正赢得这场贸易战。

对此,《经济学人》给出的3条理由是:
第一,中国承受住了美方施压,并学会了巧妙反击;
第二,中国正着力建立一套全新的全球贸易规则;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贸易战让中国技术自主持续提升、变得更强。
我觉得还是有点道理的,我们一条条展开说。
首先,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策略就是用更多关税、更严的高科技贸易管制和更频繁的制裁,阻碍中国发展。
对此,中国学会了灵活应对,而且正越来越从容。比如,美方围堵中国造船业,开征“特别港务费”,中国对美方船只实施对等反制;同时,面对美方一连串的贸易威胁,中国更采取精准打击:拒买美国大豆。

美国大豆是美国对华最大出口商品、去年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数量降至零,这是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清零”,这一行动精准打击了特朗普的农业州票仓。
第二,牢牢把握供应链关键优势。
比如,美国军事装备、电子产品等生产制造都高度依赖稀土,而中国占据稀土的全球主导,让美国在短期内无法“脱钩”。

英国《金融时报》还举了个例子:美国使用的药物中有近700种,依靠仅在中国生产的组分,包括抗生素以及治疗心脏病、癌症和过敏症的药物等。这些药品所需的几种关键化学品,中国是独家供应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恰恰是在特朗普关税战打压下,中国科技自主和产业实力持续提升,所以有了更多应对的底气。
近年来,中国大力投入半导体研发、基础科研与高端制造,在人工智能芯片、光刻设备以及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实现了局部突围,产业纵深为中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回旋空间。新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强调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也彰显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将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进一步加强关键技术自主,从而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

不过,话说回来,贸易战既违背经济学常识,又与多年来建立起的全球化分工背道而驰,从来就不会有真正的赢家。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利普·阿吉翁被问及对美国关税政策的看法时,他直言:“开放是增长的驱动力,保护主义是绊脚石。”中国的态度也一贯明确:我们不愿打、也不怕打,并多次强调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
当下,中美经贸分歧客观存在,解决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双方平等对话协商。毕竟,对中美双方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关税大棒”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你们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 编辑: | 楼崇星 |
| 责编: | 张悦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