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子午观潮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过紧日子”是怎样成为党政机关“新常态”的

2025-05-19 23:20:34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5月19日,《人民日报》发文,要“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过紧日子”成为“新常态”


梳理公开资料,“过紧日子”的提法最早出现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后,这一提法频繁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


不过,在最新一期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新闻通稿里,没有再出现“过紧日子”的字眼。于是,有乐观分析认为,2025年“紧日子”或已远去。


理由是,去年国家制定了14万亿的化债计划,相当于给地方松了手脚。于是,今年各地重大项目纷纷上马,拉动经济“开门红”。而在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某地还号召“干部带头下馆子、买衣服”,也让人进一步认为“过紧日子”的时代过去了,刺激内需的时代来临了。


不过,风向很快变了。3月份,《人民日报》重提“八项规定”,两个月之后,“过紧日子”重新提上日程。


首先,“过紧日子”是执政为民的初心之举和不断战胜各种困难的制胜法宝。


回望百年党史,从革命年代的草鞋斗笠到新时代的“刀刃向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紧日子”换“好日子”的实践,书写着“人民至上”的初心答卷。


其次,从国内经济来看。地方化债了,过了几年“紧日子”的地方,手里一下有钱了,会不会重新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呢?所以,重提八项规定,重提过紧日子,其实也是“打预防针”。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针对我国的打压遏制加剧,国内也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的问题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过“紧日子”成为了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



“紧日子”到底怎么过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


新修订《条例》突出强调了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并指出“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不难看出,中央说的“过紧日子”不是不花钱,而是花在关键上,起到“钱半功倍”的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用“紧日子”换“好日子”,其实考验的是治理效能、发展智慧。


完成好今年工作预期目标,我们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还有太多的时间要抢,我们要在有为中过“紧日子”,而不是在躺平中过“紧日子”。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下各类发展难题的密钥。财政投入要少些“大力出奇迹”,多些“四两拨千斤”,多做放水养鱼的事,把节约下来的费用,更多投入在民生领域,比如为企业减税降费,增加对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就业医疗等领域的投入,给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与此同时,这场静悄悄的改变,正在重塑地方政府的治理基因。


今年,江苏省首次提出对财政支出标准制定专项规划,印发了《江苏省省级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规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建设规划》),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浙江“浙里办”平台已拥有1.3亿注册用户,日均活跃用户数达300万。以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为例,该事项曾涉及全省4个条线、70余套业务标准,如今已简化为一套办事指南、一套业务流程、一套表单材料。人们可通过“指尖”办理多证联办,证件还能直接邮寄到家。这证明了,数字化改革节省的行政成本转化为民生投入增量。


这些深耕治理效能的行为说明,“过紧日子”不是简单的财政收缩,而是通过治理创新实现公共价值的倍增效应。

编辑: 秦扬轲
责编: 赵歆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条例紧日子科学决策治理反对浪费厉行节约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47
中方:对欧方无理制裁中国企业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蓝厅之声3天前
00:06
美国前总统拜登确诊恶性前列腺癌 特朗普发声
时讯2025/05/19
01:34
上海:五月新房销售稳中向好 前半月成交环比增长约5%
时讯2025/05/18
00:44
周深演唱会 自弹自唱《嗨!人间》献给上海站
爱上海2025/05/18
00:10
歼-10CE首次实战击落多架战机 自己无一损失
看现场2025/05/17
00:11
美军公布F-47战机更多细节 作战半径超越F-22
时讯2025/05/17
00:12
特朗普宣布将研发F-55战机:因为我不喜欢单发!
时讯2025/05/16
01:09
涉肖某、董某莹、协和“4+4” !卫健委通报来了
一眼看天下2025/05/15
01:14
病重老人医疗费告急 被抬到银行取钱时死亡
东方快评2025/05/15
00:09
病重老人被要求亲自取钱在银行去世 警方已介入
一眼看天下2025/05/15
01:50
五四青年节 上海“团中央机关旧址”迎参观热潮
东方新闻眼2025/05/04
00:56
“守常知变” 站在历史这一边 不怕挑战
这就是中国2025/04/29
00:11
关税太高 美国人喜欢的“三蹦子”可能要断货了
一眼看天下2025/04/18
03:08
​四月书札|花young洛阳城
时讯2025/04/02
05:13
旅居在云南的理由是什么?
时讯2025/03/13
01:36
我在八十年代读大学|复旦大学(1)学习篇
影像上海2025/03/07
06:22
蓝佛安:2025年赤字率按4%安排 赤字水平规模均为近年最高
时讯2025/03/06
01:29
贾康:赤字率4%前所未有 彰显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子午观潮2025/03/06
01:40
直面困难精准发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透露这些
东方快评2025/03/05
01:04
以传导快、实效性强的改革举措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时讯2025/02/26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