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城”打造青年创业“理想之城”,上海临港今天发布创客新“十二条”,对为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提供"3个免费"、"6项补贴"、"0等待"专属政策,全力帮扶年轻人在临港就业创业。
“3个免费”指的是来临港免费住、落地临港免费领、创业临港免费租。这是为处在创业初期的青年人,提供的政策支持。具体来看,创新创业人才可免费入驻15天“临港青春驿站”;10万平方米的创客之家,提供最长3年的免租支持;3000套人才公寓以市场价7折供应,最长可免租6个月。
“6项补贴”则覆盖“实习、安家、创业、提升”全周期进阶通道,以真金白银大力支持人才发展。特别在购房方面,临港实行人才优先选房购房和增购政策,创新创业人才购买新上市的商品住房,可申请最高500万元购房补贴。
“0等待”政策围绕就业创业、政策服务、落户安家三方面,提供高效的人才服务保障。其中包括,持续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可申请直接落户政策。另外还将完善高校应届生绿色通道和加分政策,实现各类人才快速落户。
此外,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也在为十二条人才新政加码。临港每年将投入2亿元左右资金,用于“拨改投”创新试点项目和研发专项,解决企业在创业初期,面临的社会资本不敢投、或是投入后股权占比高的问题。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展改革处处长陆瑜介绍,初创阶段会以研发补贴的方式给到项目,如果整个项目转化成功了,社会资本也开始跟投的时候,临港就可以转成股权,目前“拨改投”设计是最高不超过10%的股权,以帮企业度过它最艰难的创业"0到1"的环节,
今天,8家初创企业签约成为首批“拨改投”创新试点项目,最高可获500万元补贴。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相比急功近利型的投资,临港给他们的容错周期比较长,这让他们更有信心也更安心推进创新研发。
除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产业是新城发展最重要的根基,也是吸引人才的关键。近年来,智能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产业在临港新片区发展势头迅猛,并日趋呈现出更加生态化、集群化的特点。
其中,智能汽车是临港的强势主导产业。去年,临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值达2816亿元,集聚汽车相关企业超200家,全链集聚态势已初步形成。
新兴产业也在这里跑出“加速度”。当前,临港新片区已有8家算力中心,总算力规模约占全市近20%。今年2月,中国电信临港信息园区二期项目超级算力中心正式开建,建成后将进一步支撑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未来三年,临港预计提供不少于15万个就业岗位,集聚超5万名科创人才,让这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成为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如今,临港新片区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战略“增长极”。吸引青年、集聚青年、拥抱青年,则是这个战略的重中之重。东方卫视记者陈慧莹注意到,连续三年,“青年发展型城市”被写进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这凝结的是上海这座城市对于青年人才的厚爱与深情。
今年以来,浦东新区和临港新片区,先后以股肱之力,为青年人打开天地:浦东推出“两个100万方空间”计划,提供100万方以上的低成本创业空间和100万方以上的低成本青年公寓;今天,临港又重磅推出“创客十二条”,打造360度闭环的全周期创客支持政策服务体系。不难看出,所有举措设计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目的,那就是降低青年人在一座城市就业、创业以及生活的成本,让人落得下脚、看得到机会,有了希望,才有未来。
当然,急青年之所急,也要爱青年之所爱。临港作为一座新城,它离市区很远,但临港的周末,有三大被青年人所热爱的“名场面”:烟花、歌会和露天电影。有人说,一座城市要会提供情绪价值,能让人看到美、能社交、有所爱。临港,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这些年的确一直在摸索能让青年人动心的“密码”。
而引进来是第一步,留下来则是靠城市的温度。今天的临港科创大会透露,去年推出的“菁才卡”,至今已发出8600多张,持卡人可享受从交通出行、医疗教育、安居保障等各个领域的功能权益。在持卡人看来,这张卡最大的好处,不是说为他们省下多少钱,而是让他们感受到很多爱,这是“人才感知城市温度”的第一窗口。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不拒众流、方成江海。去年有数据统计,上海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75万人,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排名全国第一。一座城市和青年人的双向奔赴,必然需要真心的付出、积极的共振。
编辑: | 张蕴昆 |
责编: | 周缇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