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环球叶问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欧盟“两巨头”访华,为什么欧洲应该选择中国?

2025-07-25 18:30:16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一叶

7月24日,欧盟“两巨头”, 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到访北京,并与中方共同主持中欧峰会。两位的到访,释放何种讯息?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为什么欧盟应该选择中国?


“两巨头”到访,有两个很大的背景。


第一,是历史背景。50年前,1975年5月5日,当时已经重病在身的周恩来总理,会见了来访的欧共体委员会(欧盟前身)副主席索姆斯,双方达成建交共识。第二天(1975年5月6日),中欧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这么算来,今年就是中欧建交5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而从这个节点出发,双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正当其时。


第二,是现实背景。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无论是在防务、经贸还是价值观方面,都给了欧洲巨大的压力。


欧洲未来如何走?怎么避免沦为他人附庸?已经不再是策略层面的考量,而是战略大事。此时,稳定对华关系,寻求多元合作,意义重大。


其实长期以来,从中方的视角来看,中欧是天然的伙伴关系。


原因也不复杂:第一,双方分处亚欧大陆的两端,不存在无法调和的地缘矛盾;第二,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多边主义等等全球性议题上,双方立场接近;第三,经济互补性强,产业层面的契合性远高于竞争性。如果再考虑中美博弈的大背景,那么争取欧盟,更是我们的一张“明牌”。


而从欧盟的角度来说,情况也是一样的。


欧洲《现代外交》和半岛电视台的这两篇文章,论述角度不同,但观点很一致:无论是从贸易合作、战略自主,还是全球治理角度去考虑,欧盟都应该选择中国而不是美国。在特朗普政府的议程日渐危险的情况下,和美国结盟已经不再符合欧盟的最佳战略利益。


几个具体问题 欧盟应该转变思路


按理说,基于这样的现实逻辑,中欧关系应该加速发展才对,但从最近的情况来看,双方关系又不那么顺风顺水,欧盟的操作时不时地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


一方面,欧盟似乎有着很强的沟通意愿。


比如说这次的峰会,有两个细节很有意思:第一是地点的安排。疫情之前,中欧峰会,基本是每年一次轮流在中国和欧洲举行。上一次,第二十四次中欧峰会的地点在北京,这一次依旧是北京,由此可见欧盟的沟通意愿,愿意积极配合中方的主场安排。


第二,是欧方的调门变化,都说冯德莱恩是“精神美国人”,但在这次的会晤中,两位大赞中国的发展成就,强调欧中关系的重要性,并承诺“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愿意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但另一方面,“两巨头”启程前,18日,欧盟又宣布制裁部分中资银行和5家中企,理由是涉及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那么,这种“矛盾”,到底从何而来呢?


其实,在对华关系中,欧盟当下有几个比较纠结的具体问题,我总结为:“一多”、“一少”、“一冲突”。


“一多”,指的是贸易问题。


1975年,中欧刚刚建交的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只有法国的一半。彼时的中国,凭借劳动力优势,承接了欧洲部分产业的转移。所谓“8 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飞机”的说法,就是那个阶段,双方经贸格局的一个缩影。


当然,50年后的今天,形势发生了巨变。


中欧贸易额从当时的24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7800多亿美元(2024年)。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中欧现在做一天的贸易,差不多等于1975年整年的贸易额。


贸易增长当然是好事,也是中欧建交50年来最亮眼的成绩。但这其中有个数字,让欧盟担忧:3000亿欧元,这是欧洲对华贸易逆差(欧盟统计局数据)。


换句话讲,欧盟觉得,中国出口得太“多”了。7月8日,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演讲时,指责中国“用廉价的、有补贴的商品充斥全球市场”。


但我想说,贸易不平衡是个复杂的问题。第一,中国并不刻意追求顺差,反而想方设法扩大进口,否则为什么要每年举办进博会呢?第二,经贸往来,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中国欢迎欧盟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必须具备竞争力。欧盟不能老是用一句“补贴”来解释中国制造的崛起,或者说来掩盖自身在产业升级、市场适应能力上的滞后和不足。


相反,欧洲有没有想过,在特朗普政府高喊“美国优先”的当下,中国在数字经济、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突破,反而是欧洲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借重力量呢?


“一多”之后是“一少”,欧盟另一方面又觉得中国出口的稀土“少了”。


今年 4 月,为了应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中方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欧盟最近是跟着美国,抱怨个不停。


7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访欧时,已经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解释。他表示,中国商务部已经专门为欧洲设立了一个“快速通道”,也就是减少审批时间,保障欧洲企业的正常需求。中方正在做这件事,所以不要把稀土问题,炒作成中欧之间的问题。


中国特地为欧企开辟“快速通道”,这就是把欧洲的利益放在了心上。既然如此,欧洲还有什么理由跟着美国起哄炒作呢?如果真的为自身利益着想,那就应该珍惜这份务实安排,别让中欧合作被无端的猜忌,特别是外部的挑唆给搅黄了。


第三个具体问题,是俄乌冲突,欧盟频频要求中国“限制对俄合作”。


这一点,中国的立场是明确的。中方致力于劝和促谈,也没有向冲突方提供致命性武器。中俄企业的正常合作,为什么要受到干扰呢?


反倒是欧洲,我觉得特别需要认清现实。从历史上看,俄罗斯从来都是欧洲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俄乌冲突一天不停,欧洲就会一直“失血”,反倒是美国可以从能源、军售等各个领域“坐收渔利”。


欧洲被狠狠收割了好几年,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如果欧洲不能找到与俄罗斯相处之道,而是继续被美国绑架,企图通过扩张军备来应对俄罗斯,那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走向更深的危险。


这三个具体问题,看起来相对独立,但背后反映的,是欧盟最严峻的认知病灶——那就是“被绑架的战略自主”。欧洲所谓的贸易、稀土、还有俄乌问题,思路都是跟着美国走。


的确,美欧关系,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和价值观基础,且惯性非常之深。过去几年,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堪称欧洲的“舒适区”,所以即便被美国收割,欧洲也是忍气吞声。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面对特朗普带来的巨大冲击,欧洲依旧缺乏“反抗”的意愿。面对关税施压,欧洲拿不出实质性的反制。北约峰会,更是沦为一场“谄媚秀”,只让人记住了“叫爸爸事件”。


特朗普2.0时代显然比1.0时代更加咄咄逼人,欧洲的处境也更为艰难,好不容易绕开四年的问题又绕了回来:是继续紧跟美国,还是掌握自身发展?又能不能另寻出路,比如更多地向东看?


我想,欧盟真的应该扪心自问:困在一个不断损害自身利益和价值的联盟之中,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直以来,中国坚持合作诚意没有变。当然,这个合作有前提:欧盟绝不能触碰中国核心利益,更不能跟风美国针对中国。在中欧建交50 周年之际,我们对欧洲依然有信心,相信欧洲可以成为中方信任的伙伴,共同开辟下一个值得期待的50年。

编辑: 楼崇星
责编: 章一叶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冯德莱恩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1:29
“低气压”里的中欧对话 放弃幻想 务实合作
子午观潮16小时前
00:08
中欧领导人见了!中方:中欧是国际社会“大个子”
时讯2天前
00:07
泰国代总理:外交降级!召回驻柬大使并驱逐柬大使
时讯3天前
00:09
特朗普:日本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换关税降到15%
时讯3天前
01:25
求证:90后活不过70后?揭开数据骗局的把戏
求证2025/07/21
01:18
甘肃最新通报:天水市委书记、市长等10人被立案问责
时讯2025/07/21
00:18
感染基孔肯雅热及时就医 切记告诉医生这两件事
时讯2025/07/20
00:39
佛山累计报告1199例基孔肯雅热 多区发告全体市民书
时讯2025/07/19
00:07
确诊1199例!佛山多区发布“告全体市民书”
时讯2025/07/19
00:46
烧钱模式不可持续!国家出手叫停外卖“三国杀”
时讯2025/07/18
00:56
两年后才通报!平顶山“天价雕塑”事件多人获刑
时讯2025/07/17
00:10
黄杨某甜“天价耳环”事件最新通报
时讯2025/07/16
01:24
欧洲在中美间反复横跳 中国凭什么稳坐牌桌?
这就是中国2025/06/26
01:05
欧洲统一难? 中西方对“统一与多元”的认知有差异
这就是中国2025/06/26
00:19
中国给欧洲的发展锦囊 范勇鹏:做桥梁不做棋盘
这就是中国2025/06/25
00:22
欧洲主动走近中国 张维为:想见习主席是关键
这就是中国2025/06/25
00:12
欧盟取消与中国的高层经济对话?外交部回应
时讯2025/06/17
00:08
加拿大总理最新表态:将重新定位对华关系
时讯2025/06/07
商务部:中欧双方电动汽车案价格承诺磋商进入最后阶段
时讯2025/06/07
00:15
中方欢迎科斯塔和冯德莱恩适时联袂来华
时讯2025/05/06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