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互联网已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优质内容够不够多,生产能力够不够强,日益成为衡量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今天,《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正式公布,举措共9条,也被称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沪九条”。
“沪九条”明确,在杨浦、黄浦两区挂牌打造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对集聚区内成效显著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全市范围内表现突出的孵化器、产业园区,每年提供最高1000万元奖励。
为解决创作者及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上海还推进设立专项基金,并对银行贷款给予不超过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50%的贴息支持。同时,为降低创作启动成本,支持集聚区提供共享空间、直播间等共享设施,提供工商登记、财税咨询、政策申报、版权确权等一站式服务。
今天,上海黄浦和杨浦两区,也都结合自身实际,推出更细化的举措,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沪九条”出台后,黄浦区结合自身实际,推出四方面支持举措,包括为创作者提供共享办公、专业直播间、行业交流等空间,同时提供政策申报、版权确权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此外,黄浦区还将拿出“真金白银”,对扎根黄浦的创作机构和创作者给予支持。
上海黄浦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群华介绍,他们将大力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MCN(多渠道网络服务机构)机构在黄浦扎根发展,同时依据其影响力及集聚优质内容创作者情况,最高给予500万元补贴;符合“优质内容创作者”标准的人才将按照相关引进培育实施办法给予奖励,最高可以达100万元。
目前,黄浦区已形成特色鲜明的都市型科创服务体系。在互联网内容创作领域,黄浦区发挥小红书总部效应以及金融科技产业优势,利用中央科创区、外滩第二立面等空间资源,重点吸引金融、科技、时尚类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主体入住。
近年来,杨浦区数字经济发展也是“量质齐升”。紧密衔接“沪九条”,杨浦区细化落地路径,将推出18条措施,通过打造政策立方体“YOUNG立方”,形成“市级框架赋能、区级服务穿针”的双向共振,协同联动,精准滴灌创作企业及创作者发展。
上海杨浦区发改委副主任张庆宁说,这个协同不是机械叠加而是有机耦合,杨浦区级服务专班深入V聚场等企业现场,将市集资金奖补、场景开放等资源与区级资金扶持、场景补贴等叠加,转化为“一企一策”“一UP主一策”的成长方案,激发出市区产业政策体系联动的最强生命力。
目前,杨浦全区集聚数字经济企业超8000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区内已吸引多家头部互联网机构和平台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总部位于杨浦的哔哩哔哩,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生态中最具活力的新势力之一。
不仅将目光对准平台企业、园区等,今天发布的“沪九条”还关注到了广大内容创作者,一系列措施都贴合了他们的切身诉求。
深耕上海本地生活方式的“上海BANG”在多个平台拥有千万粉丝。7年前,创始人杨勇带领团队迁入上海市中心某商务楼,离内容生产的现场更近了,但拍摄创作的沟通成本却并没有减少。
今天公布的“沪九条”就明确,上海将向创作者开放更多公共资源与创作场景,推动全市地标景区、文博场馆、重大节展赛会等向创作者开放,提供创作便利。
除了创作便利,职业发展前景也是影响创作者能否扎根上海的重要因素。在B站up主“滤镜粉碎机”创始人袁文逸看来,如果创作者的劳动和付出能被这座城市肯定和接纳,这无论对创作者自身还是公司发展,抑或是上海要营造的创作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为此,“沪九条”当中也有具体措施,例如,要为优质内容创作人才优先提供人才公寓及落户等便利,探索将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纳入职称评审范围等。
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在上海,就可以得到不同程度支持助力,感受到政策红利。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所科技创新研究室主任王兴全说,大量内容创作爱好者实际上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上海结合自己的城市更新空间结构,把政策瞄准了这批创作者,形成了产业政策、空间政策和文化政策的共振。他补充强调,上海本身这个业态就很丰富,在这个时候发挥更强的政策引导的集聚效应,能够推动这个行业更上一个台阶。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市场学会会长蒋青云也表示,互联网内容创作是一个新兴行业,创作者也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职业类别,在这项职业的发展和晋升通道上面,上海作出了前瞻性的考虑,这对于产业的良性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孕育了上海独特的互联网基因,这里不仅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内容创作者,还有鼓励优质内容创作的好环境,更有许多可以讲述和传播的好故事。今天出台的若干意见更像是一份诚挚邀约,上海正以系统性思维构建起一个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服务体系,营造良好行业生态,吸引更多优质内容创作者“近悦远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沃土之上,每一粒创意的种子都有机会生根发芽,并最终生长出繁荣的文化森林。这座城市永远鼓励创新,也值得期待更多惊喜。
编辑: | 张蕴昆 |
责编: | 周缇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