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温度的交通环境,让所有人出行无忧,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体现。经过近一年多的建设,上海首批38座既有人行天桥无障碍化改造基本完成。这些平均服役近20年的老天桥,通过加装升降电梯、优化无障碍设施而不再“悬空”,老百姓“过街难”的问题迎刃而解。那么,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对原有的交通设施升级改造,究竟会遇到怎样的难题?城市更新之路如何越走越宽?
位于大连路控江路口的这座天桥,最近刚完成加梯工程,老年人要前往马路对面的和平公园溜溜弯,不再需要爬楼梯过街。市民纷纷表示,这下方便多了。
这座天桥跨越两条交通主干道,东接杨浦,西连虹口,是两区老百姓过街的重要通道,因此被列入了首批加梯名单。但加梯的推进实施,却并不顺利。
据了解,这座天桥建于2003年,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人行道范围能留给电梯井的空间也十分局促。虹口区市政府水务管理中心设施科科长郭洋解释称:“地理位置包括地下的情况不一定能够完全了解清楚,如果电梯井位留不出来的话,其他的都免谈。”
设计方几易其稿,最终的加梯方案,选择将东侧原先与主桥面相连的一段人行步道截断移走,腾出位置安装电梯。再搭建一个L型的悬空桥面,把截断的步道重新连上。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总院建筑设计师林志坚表示:“这样既解决了电梯的设立位置,又保留了原来的楼梯,由于采用了悬桥的方法,也不影响下面底层人行道的通行,见缝插针地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而另一边,则结合和平公园打开围墙升级改造,设计方考虑能否将天桥西侧的电梯井落在园内,但这可能需要占用部分绿化。如何破局?
这一次,市区两级道路、规划、绿容等部门跨前一步,进行探索。通过绿化补偿,多方协调,大连路天桥西侧电梯,最终在和平公园里落了脚。
既有天桥加装电梯,看似容易,但类似的困难,推进中并不罕见。如何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考验着多方的智慧和魄力。
延安路沿线7座市管天桥,克服了在地铁夹缝中打桩的难题,全部实现加装;浦东新区除了加装电梯,还融入了景观元素,让过街市民可驻足、可休憩;黄浦区重庆南路人行天桥,则自电梯出入口开始铺设推行步道,方便全龄人群悠然慢行;徐汇区肇嘉浜路宛平路天桥,虽然条件受限无法安装垂直升降梯,但依然通过加装自动扶梯和无障碍升降板,让有需要的人群过天桥不再难。
“很多细节都是需要为老人、或者是一些弱势的人考虑,的确有很多工作要做。从入口、从标志标识,从疏散疏导方面,都要充分的考虑这些因素。”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总院建筑设计师林志坚如是说。
因地制宜、一桥一策,上海目前已基本完成 首批38座既有人行天桥的无障碍化改造,与此同时,上海还摸索出了一整套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政策性文件,为今后类似民心改造工程的不断推行和长期管理,未雨绸缪,绝不只建不管。
上海市道运中心副主任施小忠称:“维保单位将24小时开通维保电话,接到困人故障报警以后,维保人员必须30分钟以内到达现场,一切都是为了行人的安全、为了老百姓的利益着想。”
38座天桥加梯,各有各的难,但多部门携手以“应装尽装”为目标啃下了硬骨头,通过“一桥一策”找到了个案的解决方案,也归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期待越来越多的人行天桥能够成功加装电梯,让有需要的人群出行更轻松,城市有爱,无障碍。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谢丹青 师玉诚 陆周杰(实习) 摄像:汤捷 编辑:由由酱)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