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不仅有老师,还有同步“AI助教”;说出关键词,就能为你自动推送相关场馆资源,预约、看科普都可一键实现;系统还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使用轨迹分析学习兴趣趋势……4月30日,静安区在教育大会上率先推出科学教育数字地图平台,为学生打造全新的科学教育资源融通场域。
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双减”政策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静安区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新路径,率先推出科学教育数字地图平台,致力于为学生打造全新的科学教育资源融通场域。该数字地图平台以国家课标为指引,深度整合优质校外资源,并巧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一套全面、系统且多层次的科学教育支持体系。其中,“同步课堂”板块尤为引人注目,借助“AI学伴”这一智能助手,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难题能够得到实时解答,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精准助力学生攻克学习难点,为课堂注入了强大的智能动力。
平台的“自由探索”板块同样别具特色。通过沉浸式地图交互形式,汇聚了区内外丰富多样的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涵盖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区少年宫、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机构,以及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和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等各类场馆机构。这些资源依据内容主题进行细致分类,再结合智能算法,实现了资源的精准推送、学习路径的个性化规划以及过程数据的动态分析,宛如一位智能引航者,为学生的科学探索之旅保驾护航。
“成长记录”功能也是平台的一大亮点。它能够全程追踪学生的科学探索足迹,运用AI智能分析生成个性化学习趋势报告。这不仅有助于为学生制定长远的学习规划,还能根据其兴趣和需求精准推荐合适的资源与课程,为每一位学生量身打造专属的成长路径,有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科学素养的稳步提升。
此外,静安区通过全域数据联动,实现了区域内科学教育资源的可视化管理,这为教育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科学教育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静安区科学教育数字地图的推出,是该区在科学教育领域的一次大胆创新与积极实践。正如《静安区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专项实施方案(2025—2027)》中所强调的,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升学生科学素质。该数字地图平台的诸多功能与实施方案高度契合,从完善科学课程体系,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再到抓好科学探究实践等方面,都能借助平台的力量得以更好地落实。它正以科技为笔、数据为墨,在现实世界与数字空间的交融中,精心绘制着未来科学教育的崭新蓝图,为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淀创造更多可能。
编辑: | 朱齐越 |
摄像: | 林羡德 |
责编: | 李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