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24小时内,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政策出现急转弯。
年内三次来华的黄仁勋换上唐装,兴高采烈地向媒体宣布,获批恢复对华H20芯片供应。随即,超微半导体(AMD)也称,公司计划重启向中国出口MI308芯片。
此前历届美国政府均认为,若放任中国使用高性能芯片,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难道忽然之间,他们就想通了?
原因恐怕没那么简单。
特朗普为何“换打法”
此次解禁的两款芯片均是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合规版”产品。而这一政策逆转距离今年4月的出口禁令仅隔三个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论是H20芯片还是MI308芯片可不是什么“尖货”。以英伟达的H20芯片为例,它是卡着“出口标准”设计的,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阉割版”的标签。性能仅为美国自用版芯片H100的72%,核心数量减少41%。尽管如此,它在业内眼中也是“第四好”的芯片。
“我们不卖给他们最好的产品,不卖给他们第二好的产品,甚至连第三好的产品都不卖。”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恢复对华出口H20芯片后如此直言不讳。他毫不掩饰地表示,美国只向中国提供“第四好”的芯片,目的是让中国企业对美国技术“上瘾”。
美国对华芯片政策的反复无常,表面是技术管制,实则是一场多方的利益博弈。
4月初,黄仁勋亲赴特朗普的海湖庄园,带去一份难以拒绝的“礼物”:承诺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这笔投资撩动了特朗普“美国优先”的神经。
老黄送上“大礼”,因为中国市场实在让他无法割舍。仅2025年前三个月,中国厂商就下单160亿美元的H20芯片,相当于英伟达去年中国区全年营收的93%。但一纸禁令让英伟达第二季度损失46亿美元订单,直接影响其全球GPU市场占有率。
放弃这块蛋糕对任何商业公司都难以承受。美国政府最终选择在“技术霸权”与“资本利益”间达成各取所需的交易。此外,也有外媒分析,英伟达恢复向中国供应H20芯片,是美国与中国就稀土展开谈判的一部分。
H20重新入华,“中国芯”何去何从
今年刚过了大半,黄仁勋就已经来了三次中国。这次,他特意换上唐装参加链博会,频频约见国内科技企业大佬……蓄势待发、夺回市场份额的姿态毫不掩饰。
有外媒报道,H20芯片的许可证刚落地,国内科技公司的采购部门几乎是连夜动了起来。不少“大厂”的申请都已经递了上去。随即,有企业迅速澄清并未下单,及时扭转了舆论风向,但这一幕足以警醒我们:对于H20的“松绑”,必须保持高度清醒和战略定力。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表示,“高科技产业发展最怕的是倾销而不是封锁”。既然封锁H20这类芯片既不能真正扼杀中国AI产业,又会让英伟达彻底失去这块庞大的市场蛋糕,美国政府自然乐得顺水推舟将其解禁。
英伟达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成熟的软件生态和规模效应,都会对处于爬坡关键期的国产芯片企业形成挤压,蚕食其至关重要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生存基础。
对此,黄仁勋也毫不掩饰,“如果想让美国领导全球AI革命,并继续成为世界领导者,我们需要的第一件事是,每个AI开发者都建立在美国(英伟达)的技术体系之上”。
说到底,H20 的进进出出,只是中美科技博弈的一个小片段。真正决定中国 AI 未来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技术实力。
眼下,国产芯片企业正在不断加快追赶的节奏,他们采取了分梯队突破、集群化发展的战略路径。对标H20的性能层级,国内已有多种产品能够实现有效匹敌。
当单芯片性能因客观限制暂时无法完全匹配国际顶尖水平时,如任正非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以集群计算弥补单点不足。通过多芯片的高效协同工作,构建大规模算力集群,完全可以在整体算力输出和系统效率上实现超越。
科技竞争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我们既要用好H20这样的“外部资源”,更要握紧“自主创新”的方向盘。毕竟,能真正让中国AI跑起来的,最终还得是我们自己造的“发动机”。
编辑: | 秦扬轲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