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擘画中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这个“五年”,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观新闻“思想汇”联合推出6集系列短视频《我们的“十四五”》,邀请6位沪上社科专家带大家一探究竟。今天播出第五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第五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采访嘉宾:任远(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主持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实践内容,是加强社会建设和增进人民的民生福祉。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高。
任远: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各项社会事业显著进步。比如,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特别是脱贫攻坚成果显著,“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村脱贫人口达到了近6000万(注:5575万)人。
主持人:在“十四五”时期,以及在面向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社会发展将遇到一系列新挑战。比如,一些已经脱贫的人口和略高于贫困线的社会群体仍然面临各种生活困难,或者会由于疾病、失业等各种风险重新陷入贫困。此外,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城乡不平衡、社会阶层不平衡和社会群体不平衡仍然存在,等等。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怎样解决这些新问题?
任远:关键还是要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建设,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民生福祉。首先要适应国家人口格局的变化,提供相匹配的公共服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正在经历一个150年的人口发展周期。从1950-2025年,是75年左右的前半期发展,现在已经基本完成,后75年左右的中国人口发展将展现出一系列完全不同的面貌。因此,我们要适应人口低生育率状况,优化生育政策,加强托育托幼服务;还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健康老龄化和健康中国建设等;同时为人口迁移流动和移民社会的到来做好准备。
主持人:人民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才能使民众的权益得到维护,需求得到满足,生活福祉才能得到增进。
任远:民生福祉的改进依赖于各项社会制度的建设,包括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退休制度、教育制度等。社会建设是国家建设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与此相关的社会制度建设也应该成为现代国家制度建设的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中,需要更多听取人民的意见,促进人民参与,从而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我们也需要加强社会工作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积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实现社会协同。随着城市治理体系的重心下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等构成)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主持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是初心使然,也是使命所在。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