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行业的知名企业爱康国宾,近日因患者投诉而陷入“假体检”质疑。家住北京的张女士在网络发文称,自己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分院体验,都没有查出患癌风险。但去年换到了另一家医院,却被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对此,爱康集团昨天(7月17日)回应称,将请第三方机构论证分析,不会逃避责任。
张女士称,自己一直都很关注爱康国宾体检中“癌胚抗原定量”的验血筛查,10年来,体检报告中的相关检测结果一直在正常范围内。体检报告从未提示有“患癌风险”,也未曾对肾脏、脊柱发出过“患癌预警”。
她在咨询专家后了解到,肾癌和骨转移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质疑爱康国宾存在漏检、误检甚至“假体检”。目前,她已经给爱康国宾发出了律师函,并向国家卫健委、北京市政府等进行了投诉和举报。
昨天,爱康集团就此事回复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没有检测到癌细胞,会请第三方权威机构以及专家来进行论证分析,不会逃避责任。
声明同时提到,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2022版《肾细胞癌诊疗指南》,目前尚无公认的用于肾细胞癌早期辅助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也就是说,“癌胚抗原定量”的检测结果与肾细胞癌之间,没有被认可的关联性。
公开信息显示,爱康集团在全国54个城市设有170家体检、齿科与医疗中心,此前也曾因被患者质疑误诊或漏诊而引发关注。如今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可以看到,与其相关的投诉多达1300条,主要涉及检测准确性、癌症漏检、误诊等情况。
梳理双方意见可以发现,此事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张女士比较关注的“癌胚抗原定量”筛查,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针对什么疾病的筛查项目?二是,张女士患的“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是否是一种可以通过常规体检来发现的疾病?
先来关注第一个问题。公开信息显示,“癌胚抗原”是一种糖蛋白,通常在人体内含量极低,只有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尤其是恶性肿瘤细胞中,它的合成会异常增加,从而可以作为肿瘤相关的“信号”被检测到,因此,能在肿瘤筛查、疗效监测和复发预警中发挥“辅助作用”。通常情况下,这一检查的费用大约在40元至120元之间。
记者注意到,在爱康国宾的公示单中,对于这一筛查项目的介绍为:“系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胰腺癌的筛查、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在爱康国宾此次发布的回应声明中,又援引2022版《肾细胞癌诊疗指南》提出:这一筛查的检测结果与肾细胞癌之间,“没有被认可的关联性”。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这一筛查项目对于筛查大肠癌、胰腺癌可能有效,但对肾癌没用?这个问题,也引发了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专家曾提出,约有30%的癌症患者,该项检查指标水平正常;同时,部分其他良性疾病,也可能在该项指标检查中得出“阳性”的结果。因此,“不推荐”将这一指标作为健康人群的常规癌症筛查手段。对此,有不少网民提出,既然如此,这一筛查出现是否有必要出现在常规体检中?这个问题,也有待于专业人士的解答。
再来关注第二个问题:肾癌是否能通过常规体检项目发现?对此,记者查询发现,《肾癌诊疗指南2024》中提到:局限性肾癌,也就是局限于肾脏内部的癌症,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但少部分患者可能具有某些临床表现,比如腰痛、血尿等情况。常规体检中,腹部超声检查、CT、尿常规等项目,常被用来作为肾癌筛查的手段。
至于张女士所患的“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是常见的肾癌类型,占比超过70%,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的肿瘤可能生长缓慢,但也有部分患者发病较快。通常的检查手段是,超声检查和增强CT。
总而言之,常规体检和癌症筛查,都是备受公众关注的议题。我们也期待,以此事为契机,在回答公众疑问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体检行业和监管,让体检能真的为公众健康预警发挥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甚至像部分网民担心的,成为敛财手段。
编辑: | 张博忺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