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张女士“10年体检未检出癌症”的控诉,将知名体检机构爱康国宾推向风口浪尖。
事件折射出公众对体检行业的两大核心关切:癌症筛查技术的局限性如何透明告知?体检机构的责任边界又在哪里?张女士长期关注的“癌胚抗原定量”项目,本质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爱康国宾官网明确其适用于大肠癌、胰腺癌的辅助筛查,而2022版《肾细胞癌诊疗指南》也佐证了该指标与肾癌无明确关联。专家指出,约30%的癌症患者该指标始终正常,盲目依赖单一项目本就存在风险。根据最新诊疗指南,肾癌早期常无症状,腹部超声才是首选筛查方式。
张女士的“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作为常见亚型,生长速度个体差异极大。若肿瘤近年才快速进展,此前的体检未发现情有可原;但若肿瘤已存在多年且体积较大,体检影像学检查却始终“无异常”,则需严肃追问操作规范性。爱康国宾1300条投诉中,大量涉及漏检误诊,反映出部分体检机构存在流程标准化不足、结果解读不严谨等问题。但另一方面,医学本身存在局限性,常规体检与癌症早筛不能简单画等号。机构若在宣传中过度强调“防癌”功效,或未充分告知检测项目的适用范围,均可能构成误导。
此事绝非简单的“对错之争”,而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契机。而对消费者而言,更应认识到体检报告仅是健康管理的起点,而非终点。唯有医患双方回归科学认知,才能避免下一个“10年漏检”的悲剧。
编辑: | 阮丽 |
责编: | 张蕴昆 金梅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