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山里的大婶龙清菊:生活靠双手不靠眼泪

时讯

2017-05-27 10:42:27 现代快报全媒体  王冬艳  徐洋  

要强、能干、心善,这是 66 岁的龙清菊留给现代快报记者最深的印象。


龙清菊是四川平武县南坝镇洪溪村的村民,她和老伴养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和儿媳在地震中去世,留下了一双儿女。女儿已经出嫁,老幺因从小患病就留在了老两口身边。为了供两个孙娃子读大学,龙清菊和老伴种了 20 多亩地,平时起早贪黑,老伴想吃口好的她都不让。


如今,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龙清菊家入股了村里的集体经济,家里新修了房子,她计划着等两个孙娃子大学毕业后给他们养老,她和老伴也能有一个安逸的晚年。



用财政到户资金入股丹参田


初次见到龙清菊和龙清魏,是 5 月 22 日在洪溪村的丹参田里。66 岁的龙清菊和 73 岁的老伴龙清魏正在丹参田里除草。



这是记者在四川平武县南坝镇洪溪村蹲点的第 22 天,也迎来了目前最大的一次挑战,与洪溪村的村民一起,在烈日下为 30 亩丹参田除草。


洪溪村是省定的贫困村,要摘帽,就要发展集体经济。洪溪村的第一书记张鸿莉说,村里以前缺少集体经济,让村干部们特别着急。今年 3 月份,在村民动员大会上经过村民一致同意,流转了村里的 30 亩土地,种植丹参。”我们有了收益就可以更好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大家致富。”据张鸿莉介绍,种植丹参,全村 43 户贫困户都同意用财政到户资金入股,600 元一股算股本。“我们的丹参与企业签了保底价,等丹参卖了以后,就根据入股的多少分收益。”


“这个是个好前途嘛,我们贫困户入了股,以后发展起来有了分红,生活就好了。”龙清菊家里 3 口人,是贫困户,这次种植丹参同意用 3000 多元的到户资金入股,就是希望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除了入股分收益,在丹参田里打工也能挣钱。洪溪村的丹参田是村里的集体经济,除草、施肥、浇水,老百姓投工投劳,出一天工有 70 元的收入。


在她的坚持下 , 孙子孙女上了大学


“在丹参田出工挣点钱,我们攒着给两个孙娃子用。”龙清菊说。


龙清菊的孙子孙女目前在成都温江读大学。家里平时只有她、老伴龙清魏和小儿子。


2008 年 5 · 12 地震当天,龙清菊的大儿子、儿媳在山上挖矿遇难,当时年仅 14 岁的孙女和 12 岁孙子,一下子就成了没爹没妈的人。“地震后,我们去矿上找儿子儿媳,找了几次,连尸体都没找回来。”


在龙清菊看来,地震刚过的那段日子很艰难,眼泪只能往肚子里咽,吃饭都没有碗,睡觉就在地上打铺盖。“幸好国家的政策好,给我们抚养两个娃,一直到 18 岁,每月每个娃给 600 元,娃儿的裤子、鞋子也全是政府给发的。”



2014 年,孙女高中毕业要上大学,老伴龙清魏跟龙清菊商量,大学就不上了,让娃出去打工挣钱。“我没有念过一天的书,别人给个票票,都不知道是什么,你就是出个远门,路都认不得。他们念书,念到哪里,我就供到哪里。”听到老伴说别人家的娃娃都不念书了,龙清菊跟老伴生了一天的气。“我说你快别说这话,两个娃的爹妈都死了,想念书,婆婆爷爷还能不让?”


在龙清菊的坚持下,两个娃儿先后都念上了大学。孙女第一年的学费要 8000 元,龙清菊卖猪凑了点,不够又找亲戚借了些。


学费有了,但是更困难的是每个月的生活费。现在两个娃娃都在成都温江读大学,一个娃一个月 1500 元的生活费,两个娃就要 3000 元。“娃儿们也不说‘婆婆我要钱’,可每个月到了要寄钱的时候了,我就急得睡不着觉。”


为给孩子攒钱 , 不过节家里不开荤


龙清菊家种了 5 家人的地,20 多亩,她和老伴、儿子一年到头都闲不下来。对于龙清菊来说,知不知道时间没什么要紧的,只要天不下雨,他们 3 个人天亮了就出门,肚子饿了就回家,有时候留小儿子在家里看门。


到了种地的时候,老伴牵牛耕地,龙清菊在后面点种子。地里种着豌豆、菜籽、麦子,庄稼熟了,熟一点,就收割一点,每年一万多斤的粮食,两个人就这样一点点地背回家。“种地的人都辛苦,我们也不打算找人帮忙,你有多大的本事就做多少活。”



20 多亩地,每年能收 1 万多斤的粮食,加上养猪、养鸡的收入,龙清菊家每年能挣 2 到 3 万元。不过,家里有两个在读的大学生,全家所有的收入也只刚够两个孙娃子的生活费。


龙清菊平时很节省。去镇上买东西,为了省点车费,都是步行去,走山路来回要一个多小时。“人老了不容易挣钱,这里节约点,那里节约点,就有一两百块。”在吃食上,龙清菊就更加苛刻了,不过节家里不开荤,地里收了什么就吃什么,豌豆、麦子磨成粉做杂面吃,玉米磨成面后做搅团。


一天三顿吃搅团、杂面,老伴龙清魏对记者说,他年纪大了就是想吃口好的,养养身体。龙清菊听到后马上制止了老伴。“自己的地里打下来的粮食,不吃这些吃什么?老汉不想吃,我就一天三顿做搅团,他不想吃也没有办法。”


想两个孩子的时候,龙清菊就会给他们打个电话,这时候,老伴也会坐在旁边,小儿子也来凑热闹。" 吃饭了吧?吃的啥子?吃好点,莫要省钱。" 电话这头的龙清菊一遍一遍地说着,让两个孩子在外面吃好点,不要省钱。


“我知道我家老太婆的想法,儿子儿媳死得早,我们把孙子孙女供出来,他们有出息了,也有人照顾我们一下子,给我们养老。”龙清魏说。


盼集体经济发展 , 不出村就能打工


今年年初,龙清菊家新修了 3 间房子,用洋灰重抹了一遍自家的小院,家里被打理得干净整洁。龙清菊说 3 间新房是为孙女孙子准备的,这样他们假期回家的时候也有个独立的房间。“盖这点房子,人家还是都帮助我们,国家帮助我们 8000 元,县里的地震局还给我们帮助了 1000 元。”龙清菊说。



提起自己的老伴,龙清魏很骄傲。“我家老太婆还是能干,我是个懒散的人,地震过后,一切都乱七八糟,她就是能干,把家弄得像个样子。”


不过,龙清菊却羡慕着村里的年轻人,因为他们能出门打工。“我年轻的时候,也出去打工的,在山上挖矿,一天能挣回来一百元,很多男人都没有我挣得多。” 回忆起以前的生活,龙清菊觉得好得很。“挖矿累人,我们想吃啥就吃啥,米饭、鸡蛋、方便面、火腿肠都没断过。”现在要攒钱供娃娃读书,只有等孙子、孙女假期回来的时候,龙清菊才会去镇上买一袋大米回来,炒点腊肉,给一家人做点好吃的。


龙清菊告诉记者,前几天,有人打电话让她去附近村的茶园采茶,路太远,她没找到顺路的人,就没去成。“人老了,也没法出去打工找钱,村里的集体经济发展好了,多给我们提供一些工作机会就好了。”龙清菊说。


“等娃儿们毕业了,我们也能少操心,日子就更好过了嘛。”龙清菊期待着说。


(编辑:刘喻斯)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龙清菊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20
中美经贸马德里谈判最新结果公布
时讯2天前
00:11
美俄乌问题特使朝中国“泼脏水”
子午观潮3天前
01:23
女子崩溃!男邻居对着家门口撒尿!小区里洗澡
新闻坊2025/09/14
00:09
菲律宾屡屡扯旗“联合巡航”?南部战区回应了
时讯2025/09/14
00:09
美刚宣布制裁多家中企 不到24小时中方接连出手
时讯2025/09/13
02:07
罗永浩炮轰西贝 预制菜之争不应止于口水战!
东方快评2025/09/12
00:56
西贝将就罗永浩言论提起诉讼 预制菜陷舆论风波
案件聚焦2025/09/12
00:29
定标准为何难?专家解读罗永浩西贝预制菜风波
时讯2025/09/12
00:24
记者实探西贝门店 现场下单“罗永浩套餐”
时讯2025/09/12
00:29
记者实探翻看西贝冰箱 厨师长展示蔬菜包牛羊肉
时讯2025/09/12
01:43
西贝全国门店已上架“罗永浩”菜单
看呀STV2025/09/12
01:00
从屋顶跳下逃跑 柯克枪击案凶手逃跑视频公布
环球交叉点2025/09/12
00:10
于朦胧坠楼身亡 李泽锋付辛博将头像换成黑色
时讯2025/09/12
01:08
西贝陷入“预制菜”质疑 是消费者与企业的认知战?
东方快评2025/09/12
00:09
穿越台湾海峡 福建舰赴南海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
时讯2025/09/12
00:07
演员于朦胧坠楼去世 警方已排除刑事嫌疑
时讯2025/09/11
00:08
3523.67!一图看懂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时讯2025/09/10
03:33
以军空袭卡塔尔,真实目标不止哈马斯?
环球交叉点2025/09/10
00:24
公安网安部门:处罚迪奥(上海)公司!
看呀STV2025/09/09
00:12
“两年被家暴16次”前夫获刑11年 当事人:无法接受
时讯2025/09/09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