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掣肘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未来五年,我们将会解决这一矛盾。
刚刚结束的四中全会,给出了一剂良药——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必须把‘钱’特别是政府资金更好地用在发展紧要处,花在群众生活上”,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更是如此表示。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以及制造业设备投资等“投资于物”的领域成就斐然。不过,与物质资本领域投资所取得的显著成果相比,我国在人力资本和民生领域的投入明显不足。
譬如,在教育领域,2023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4.0%,而发达国家普遍在5.0%以上;在医疗健康领域,2023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为7.2%,与发达国家相比也还有不小差距。
为此,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因为,“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高效协同,暗含着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经济发展为民生改善提供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民生改善则为经济发展创造需求、动力和社会稳定环境。
从“十四五”到“十五五”,中国的发展叙事正在从宏观增长转向微观体验。当政策工具箱越来越精准地瞄准民生痛点,每个人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触摸到属于自己的获得感。
这恰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朴素的诠释——让国家发展的红利,最终沉淀为百姓生活的温度。
| 编辑: | 秦扬轲 |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