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1月1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下称USTR)发布有关2017年度知识产权保护的报告,淘宝等9家中国市场再次被列入其所谓“恶名市场”名单,占比约20%。USTR重将淘宝列回“恶名市场”名单,使得业界普遍担忧,新的贸易壁垒又战胜了事实。
事实上,根据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打假年报》”)发布的最新数据,过去一年中24万个淘宝疑似侵权店铺被关闭;主动删除的疑似侵权链接中,97%一上线即被封杀;在与阿里合作权利人数目增长17%的背景下,整体知识产权投诉量下降42%;每1万笔订单中仅有1.49笔为疑似假货。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表示,“阿里巴巴保护知识产权的努力,不会受出自任何机构的任何报告所影响,何况其背后还有深刻的偏见和政治属性。”
2017年10月,消费者肖某举报称在淘宝网一家销量top的三星手机店铺买到翻新手机。接到举报后,阿里平台治理部通过“神秘抽检”等手段对该商家进行摸底。结果显示,这是一家正品和翻新机掺卖的商家。查实当日,阿里对该商家账户内200余万资金做冻结并用于消费者赔付。同时,该店铺被关闭。
“更多的假货,在产生销售前就已被秒杀。”1月10日,阿里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在《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报》发布会现场称,近几年,消费者、品牌权利人、执法机关,各方针对网络售假发起的投诉在逐年降低,无论从客服部门的现实反馈中,还是数据上,都显示这是阿里假货治理和知产保护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
《打假年报》披露,目前阿里在假货防控上运用的商品大脑、图像识别算法、生物实人认证等9大“黑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对平台上近20亿商品进行识别,使假货识别与拦截能力大幅提高。
整个2017年,消费者在淘宝购物时的信心在大幅提振,消费者因怀疑买到假货而发起的退货比例比去年下降29%,换句话说,每1万笔订单中,仅有1.49笔为疑似假货。
郑俊芳介绍,2017年,阿里作为平台发起中国第一例针对售假卖家的民事诉讼,目前该案入选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入围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开展的“2017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评选活动。
“诸多‘第一案’获得‘让售假者痛’的司法判决,意味着被诟病多年的网络售假行为在司法上获得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涵盖刑事、民事、行政在内的国家行政执法和司法合围打击的实施运用,彰显中国在打击制售假方面的治理体系日趋完善。”郑俊芳说。
在将数据技术转化为打假巨大推动力的同时,阿里也一直在联合执法机关向线下制假源头宣战。
《打假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阿里打假特战队已与全国23个省开展线下打假合作,累计向全国执法机关推送涉假线索1910条,协助抓捕涉案人员1606名,捣毁窝点数1328个,涉案金额约43亿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何晓 编辑:傅钰婷)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