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盟国军队分别从东西两线粉碎了德军的抵抗,兵锋直至纳粹德国的心脏腹地柏林。4月16日,一场血战在柏林东郊50多公里的塞洛高地打响,这也是苏德战场上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从高地冲锋到国会大厦红旗升起,每一步胜利都浸满鲜血。
钢盔、手雷、炮弹残骸……在塞洛高地纪念馆,研究员阿佩尔仔细整理档案和展品,有苏军的,也有德军的。那些隐含个体命运的物件,他都会花费功夫探寻来处。
面对这件苏军士兵遗孀捐赠给纪念馆的遗物,阿佩尔说,他们根据附带的清单推测,这个夹子里原本放着结婚戒指,对他来说,这个物件在向现在的人诉说着一段婚姻如何被战争暴力地撕裂。
这些沉默的物件定格的正是塞洛高地最残酷的瞬间。1945年4月16日,在朱可夫元帅的指挥下,苏军顶着德军居高临下的致命火力,发起决死冲锋。四昼夜鏖战终于撕开通往柏林的缺口,代价却是3.3万名苏军士兵永远长眠于此。
亚历山大・阿佩尔说,当时苏联方面正面冲上了这片高地,许多部队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进攻。他们会互相妨碍,失去开阔的射击视野。而德军则驻守在这些高地上,隐蔽得很好,长时间未被发现,也因此,苏联红军在这里遭受了大量的伤亡。
这片焦土成了记忆的载体。塞洛高地纪念馆就建在当年的战场废墟之上,园区内苏军烈士遗骸静静安息。阿佩尔说,这些士兵可能2秒之前还交流过,但是2秒之后就死在了战场上,这些故事都让他动容。
冲破塞洛高地防线后,苏军直驱柏林。紧随其后的巷战,更成了层层炼狱。德军将楼房化作碉堡,废墟藏满炸药,苏军坦克难施其力,步兵不得不逐房争夺、逐街攻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4月30日晚,冒着横飞的弹片,两名苏军士兵将胜利的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圆顶。这座曾因“国会纵火案”沦为独裁象征的建筑,终成纳粹暴政终结的标志。
柏林卡尔斯霍斯特纪念馆馆长尤尔格・莫雷说,这是一次无条件投降,也就是说德国必须承认:“我们输了,我们不再战斗”。我们今天依然能感受到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在柏林卡尔斯霍斯特纪念馆的这张桌子上,签下了无条件投降书。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纳粹德国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为二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后的柏林建起四座苏军纪念场所。国会大厦附近的苏军纪念碑前,常有老人放下玫瑰;蒂尔加滕公园的T-34坦克履带仍嵌着弹痕,与几经修复的勃兰登堡门共同见证和平。
退休教师达格玛・佩茨施的祖父死于流弹,外祖母曾是清理废墟的“瓦砾女工”。在她眼里,战争从不是非黑即白的叙事。她说,她的祖母和母亲告诉她是苏联红军把德国从法西斯主义中解放出来。她认为批评者和负面例子总是存在,但不能因此抹去整体的努力与成就。
德国政治学教授、德国-俄罗斯论坛研究总监亚历山大・拉尔认为,苏联为战胜希特勒付出了巨大代价,这段历史必须被铭记。苏联在这一历史时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冷战之后发生的事情则是另一回事。
如今,塞洛高地的硝烟早已散尽,阿佩尔和同事们仍在努力。那些被炮火掩埋的个体故事,正在被一一拾起。正如纪念碑上所刻:无人被遗忘,无事被遗忘……
编辑: | 张蕴昆 |
责编: | 周缇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