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到了
这两天,上海气温一路下滑,一度低至零下,气象部门表示,本周末,最低气温将下探到零下8度到零10度,可能将突破35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极值。
全国:西伯利亚 "霸王级"寒潮蓄势待发
眼下,超级寒潮席卷北半球,这轮寒潮也被称为霸王级寒潮。包括上海在内,我国南方13省区市,将迎来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进入入冬以来的气温最低值。
有一种温暖叫“低温津贴”
望着如此冰冷无情的天气,小编想说:除了棉毛裤、羽绒服,还有一种温暖叫“低温津贴”。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对于那些正在户外铲雪、修路、搭桥、建房等的劳动者,能收到一份“低温津贴”再温暖不过了。当然,也可以捎带上室内工作的白领们。
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低温津贴”,但这并不是小编异想天开。事实上,涉及“低温津贴”发放的规定,最早见于2004年的《最低工资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温、低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不过,从现实来看,低温津贴似乎成了一纸空文,不仅落实不到位,连听说过的人都很少,更别提南方的娃儿们了。
但是,与之对应的“高温津贴”的执行情况就好多了,而且除了高温津贴,劳动者们可获得的福利还有饮料、体检、药品、轮休等。事实上,在零下几度的严寒条件下工作恐怕比高温还要痛苦。况且低温津贴和高温津贴、夜班津贴、特殊工种岗位津贴一样,属于特殊工作环境下的津补贴,是为补偿职工特殊的劳动消耗而支付给职工的津贴。
高温补贴工作比较到位,得益于有关规定的标准明确——在国家层面对何为高温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而各地也制定了明确的补贴标准。而对“低温”的标准,在国家层面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导致低温津贴的发放虽然有章可循,但在很多地方却难以落实。
因此,让“低温津贴”苏醒,首先需从完善顶层设计开始,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在做好法律的宣传与普及外,还要做好对违法行为的打击,以提高法律本身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并提升整个社会的法律信任度。
当然,最关键的是要畅通维权的救济渠道,给劳动者提供权利救济的路径与渠道,让每一项权利都不至于落空。如此,“低温津贴”才不会成为权利缺失的标签,才会让寒风中辛勤工作的劳动者多一份真真切切温暖。
(看看新闻网记者:周智敏)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